|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双"英"恩仇录:英特尔和英伟达的三十年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导读


壹 || “英伟达将向老对手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并与其携手开发革命性的‘Intel x86 with RTX’芯片。”

贰 || “这次芯片界两大巨擘在历经三十年恩怨情仇后的惊人握手,绝不会只是一场简简单单的交易。它不仅会震动华尔街的股市曲线,更会在全球科技圈掀起巨大的波澜。”


叁 || “这个由最强GPU与最强CPU供应商组成的联盟,是否能主导未来市场?从当前来看,并不确定。”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共同召开了一场线上发布会。会上,黄仁勋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英伟达将向老对手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并与其携手开发革命性的“Intel x86 with RTX”芯片。

虽然黄仁勋本人只是轻描淡写地用一句“英伟达很高兴成为英特尔的股东”来概括这一事件,但只要是对芯片行业有所关注的人都知道,这次芯片界两大巨擘在历经三十年恩怨情仇后的惊人握手,绝不会只是一场简简单单的交易。它不仅会震动华尔街的股市曲线,更会在全球科技圈掀起巨大的波澜。

英特尔和英伟达,一个在PC时代铸就了庞大的帝国,将“Intel Inside”的印记深深植入亿万用户的内心;另一个则在像素与帧数的洪流中崛起,用精湛的图形处理技术点亮了虚拟世界。为了争夺芯片市场的主导权,它们曾互为敌手二十余年。如今它们放下恩怨,很可能会带来整个芯片行业的一场重大洗牌。在这个节点上,重新回望双“英”之间多年的博弈,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懂芯片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起初的岁月静好

1992年底,加州圣何塞市丹尼餐厅的服务生发现,有三位年轻工程师三天两头来店里。他们点几杯无限续杯的咖啡和便宜小菜,聊上三四个小时。这样的客人不算讨喜,好在那位华裔总会多给些小费,才免于冷眼。


这三人正是黄仁勋、克里斯·马拉 科 夫 斯 基 (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利姆(Curtis Priem)。当时,黄仁勋在LSI Logic公司担任CoreWare部门总监(注:CoreWare是LSI Logic推出的一种模块化设计框架)。他发现随着PC普及,人们对图形处理的需求大幅上升,而当时硬件性能却不足,因此判断图形处理专用硬件将可能拥有巨大市场。与此同时,在太阳计算机公司从事图形硬件开发的马拉科夫斯基与普利姆,也看到了这一机会。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业

1993年4月,他们在丹尼餐厅写下最初的商业计划书,并顺带给公司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Nividia。之所以选这个名字,原因颇为特别——马拉科夫斯基和普利姆都很喜欢“嫉妒”(envy),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让对手嫉妒。于是,他们从“envy”中取出“NV”的发音,生造出“Nividia”这个词,即后来的英伟达(NVIDIA)。

创业初期,英伟达资源极为匮乏。黄仁勋拜访了许多行业巨头,希望说服他们投资,但几乎都被拒绝。在当时看来,GPU(图形处理器)只是可有可无的“游戏玩具”;PC真正重要的是CPU(中央处理器)。各大企业几乎押上全部赌注抢占CPU市场,自然无意分心投入GPU。


在那个时代的CPU市场,英特尔是绝对的王者。凭借x86架构和与微软的深度联盟,英特尔几乎垄断PC处理器。就在黄仁勋等人在丹尼餐厅写下商业计划书的前一个月,英特尔推出了划时代的“奔腾”(Pentium)处理器,掀起PC性能新革命。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英特尔年收入约88亿美元,利润超过20亿美元,CPU市场份额超80%,一骑绝尘。相比之下,英伟达才凑出500万美元启动资金,如同大象身边的一只蚂蚁。

但正是这种巨大差距,反倒为英伟达创造了生存空间。作为x86生态的掌门人,英特尔并未封杀这家初出茅庐的小公司,反而在平台兼容性上敞开大门。1995年,英伟达推出NV1芯片,尽管市场反响平平,却在英特尔奔腾处理器生态中找到了立足之地。黄仁勋后来回忆:“英特尔没把我们当威胁,这既是侥幸,也是机会。”

从和平滑向战争

1999年,英伟达推出号称“全球首款GPU”的GeForce 256。这款芯片不仅震撼了游戏玩家,也让PC厂商眼前一亮。其3D渲染能力让《雷神之锤》这类游戏从卡顿变得流畅,英伟达由此声名鹊起。

那么,面对迅速崛起的英伟达,英特尔有何反应?答案是:完全没有。在当时的决策层看来,英特尔真正关心的是PC产业的“地基”,即CPU市场。GPU的繁荣只会间接推高对CPU的需求。因此,英伟达崛起之时,英特尔仍大方提供平台兼容。戴尔、惠普等厂商纷纷将GeForce与英特尔平台捆绑,推向千家万户。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