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雙重舒適圈:美國華人移民的身份危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自從八十年代中國重新打開國門之後,有無數中國移民海外,其中移民美國、加拿大的數量最多。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這些人雖然身份已經是美國籍(也有些只是持有綠卡),身體在美國,但他們的社交圈卻基本在華人群體中,很少與美國其它社群包括白人社群有交集。尤其是微信這樣的社交媒體出現之後,他們更是“舒適”而又“自在”地生活在中文社交網絡中。


這種現象背後透視出的深層原因是:大多數第一代華人移民都還沒有進入美國政治的結構之中,他們只是美國公民(有些連公民都不是),而不是美國國民。 美國國民與美國公民的最大差異就是:國民不僅是在法律上成為了“美國人”,也在文化認同上成為了“美國人”,而更重要的是在深層的政治權力角逐中成為既“有資格”、也“有機會”的真正“美國人”。而第一代華人無論是主觀上的“文化認同”還是客觀上的“權力機會”都沒有實現美國化。

華人移民中很多對於“白左”持激烈批判的態度,顯現出一種認知的錯亂。“白左”就是美國的進步主義,白右是保守主義。一個基本歷史常識就是:如果沒有白左,今天微信群裡的華人移民不但不會有平等的法律權利,甚至根本沒有機會移民美國,因為那樣的話排華法案都不會取消。


所以華人移民身上體現出強烈的公交車定律:自己上車了,反對後來者上車。華人移民的言論呈現出極大的分裂:他們所極力批判的,或者正應該是他們感謝的,或者正是他們自己表現出來的。

第一代華人移民和黑人、拉美裔相比,處於經濟和文化的雙重舒適圈當中。一方面他們或者是國內富人移民或者是留學移民,在經濟收入上普遍屬於美國中產或以上水平,不存在黑人和拉美裔的生存壓力,這使得他們不需要通過政治斗爭去爭取權利。


另一方面華人移民適逢中國擁有開放的國際社交媒體,這使得他們在文化上不但可以繼續生活在熟悉的中華文化中,還因為身處“自由世界”擁有更大的自由和“優越感”。所以第一代華人移民的業余生活普遍游離於“國籍身份”之外而身處於“文化國籍”身份之中。


然而這樣的雙重舒適圈既是舒適的也是有害的,就是他們既無法真正融入“國籍身份”,也在不斷撕裂“文化國籍”身份,而他們的文化國籍身份卻又總是自覺不自覺地處於一種“反對者”定位,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們始終展現一種“優越感”。所以他們就既不被真正的美國人認同,也不被真正的中國人認同,而是處於一種雙重疏離狀態下的自我感覺良好,實則是一種“自卑的自戀”。

或許對於他們來說,真正做到兩種身份的統一和協調:對於中華文化與美國文化的雙重認同,以獨特、悠久、自豪而不是反對的中華文化身份成為多元美國社會的一個鮮明群體,同時開放地擁抱自由的美國文化,讓自己優秀的傳統中華文化成為美國文化中極具特色的一部分,從而實現美國身份的中華化,這樣一種新文化中的傳統個性,或許才是華人移民最佳的角色定位。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