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柯克之死、倫敦集會與西方文明的轉折點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查理·柯克的死亡,是一件極其悲傷的事情。但如同他所創立的組織“Turning Point”這個名字一樣,他的離世本身,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轉折點。

上周六,倫敦——這個曾經孕育工業革命的地方,今日卻成了西方文化沖突的前線。數以萬計的人走上街頭,他們既是為了悼念柯克,也是為了發出怒吼。聖喬治十字旗和米字旗在空中飄揚,人群高喊:“我們要奪回我們的國家!”有的標語直白寫著:“言論自由已死,查理·柯克安息吧。”空氣中彌漫著憤怒與悲愴,仿佛在訴說一個文明的病灶。


活動現場播放了一段視頻,柯克在美國“轉折點”活動上為一名13歲女孩提供人生建議。那種真誠與溫情,曾感動過無數人,如今卻成為遺響。羅賓遜告訴人群:“這是我們這一代最偉大人物之一。”隨即,呼喊聲響徹街頭,人們齊聲念出柯克的名字。

馬斯克也在這一刻出現。他通過視頻連線直言不諱:“左翼就是謀殺黨。”他譴責左派對暴力的慶祝,警告英國正在滑向歷史的危險邊緣。那一刻,馬斯克不僅是企業家,更像是一位公共良知的守望者。他不再只是造火箭、造汽車的人,他回來了。

然而,真正令人心碎的,是英國本身的墮落。這個國家曾經是現代文明的搖籃:蒸汽機、鐵路、煤炭與鋼鐵改變了世界;洛克的思想點燃了自由的火種;《大憲章》和普通法傳統奠定了法治的根基;丘吉爾的呐喊在黑暗中鼓舞了自由世界。我們年輕時讀過的許多經典著作都來自英國,那個以理性與克制著稱的國度,是保守主義的堡壘,是文明的燈塔。


但今天,英國卻在自己人手中崩塌。政府打壓言論自由,縱容少數裔犯罪,掩蓋未成年少女遭系統性侵害的真相;非法移民被冠以“公平正義”的旗號,反而成了社會的特權階層。左派鼓吹的所謂高尚價值,實際上正在瓦解國家的根基。法國的混亂,有其歷史宿命;而英國的混亂,卻是自毀長城。如今走在倫敦街頭,看到的已不是英國,而是一個陌生而破碎的影子。

更可笑的是,那些自稱“主流”的媒體,BBC、CBS、NBC,齊聲把這樣的集會貼上“極右”的標簽。這個邏輯早已爛熟:只要是右翼聲音,必然是“極右”;左翼集會再暴力、再混亂,也不會被叫作“極左”。媒體靠妖魔化對手為生,把“極右”和“法西斯”捆綁在一起,好像這樣就能讓所有異議者噤聲。可諷刺的是,法西斯在歷史上並非極右,而是極左的變種——國家主義、極權主義、消滅個體自由,和左派一脈相承。媒體既要掩蓋這一真相,又要用標簽去“殺人”。他們的報道,不是信息,而是武器。


於是公共辯論空間被污染殆盡。右翼主張的自由、



有限政府、守護傳統,在他們的口中成了“危險”和“極端”;而左翼則自帶光環,只要高喊幾句“公平”“正義”,哪怕掩蓋罪行、縱容混亂,都能被合理化。柯克的遇害被左派慶祝,他的追思卻被妖魔化,這種雙重標准,比任何口號都更赤裸地揭示了文明的衰敗。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