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归队》今日收官:一次对抗日战争集体记忆的归队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始于东北地区,苍凉雄浑的白山黑水承受了炮火的摧残,见证了山河的破碎,也埋葬了英雄的忠魂。

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联”)的历史是中国完整抗战史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归队》的灵感正是来自主创团队创作《闯关东》时积累的抗联战士口述材料。


这些历史碎片而今似是邈远的战争记忆,是泛黄档案里的只言片语,曾经却是血肉之躯的真切体验,是他们苦苦煎熬的日日夜夜。

作为近年来鲜见的聚焦抗联题材的长篇剧集,《归队》讲述了抗联小队在日军围剿下被打散后又重新集结的故事。

剧集用一个“归”字巧妙串联起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东北地区的抗战史与平民英雄的微观史,以遒劲的笔力描绘出在松林雪原间步履不停的战士群像,极力还原了真实个体在绝境下的生存之道与信仰选择。

“何时归”:情节交织暗藏草蛇灰线

《归队》在创作结构上的最大特色是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多线叙事交错并行的方式,围绕人物线索展示角色的阶段性动线,并于情节发展中将故事线打破再重组。

铺叙过程中,剧集时常通过闪回、跳转、互文等影像手法,对情节或伏笔进行补充解释,由此激发观众对前述细节的回忆,产生强烈的戏剧表达效果。


以第17集为界,剧集前后半段各展示了一次“归队”。

第一次“归队”是东北抗联小队的“八棵松之约”,是分散的民间抗日力量向东北抗日联合统一战线的回归。第二次“归队”是东北抗联教导旅的“反攻之约”,是受隔绝的东北地区抗战势力向全国抗日组织的回归。

《归队》在开篇便向观众抛出悬念:分散的小队成员如何完成与排长“老山东”的约定?




镜头跟随六名战士踉跄的身影,与他们一同经历了参帮内讧、土匪横行、淘金者的阴谋、劳工营的屠杀、731部队的暴行,透过他们的视角窥见日军铁蹄下人命如草芥的炼狱景象。

颐指气使的日本皇军、点头哈腰的汉奸伪军、中饱私囊的地主贪官、噤若寒蝉的普通百姓、惨遭屠戮的抗联战士,共同组成了彼时东北历史氛围中的众生相。

《归队》在前半段通过散落于各处的抗联战士,将长期盘踞于东北的复杂势力拉扯出来。如云虎险些葬身于游世龙“发死人财”的勾当里,后者正是藏匿于市井棺材铺的日本人。德远与福庆所在的劳工营,则是以往情报中未曾涉及的日军重要工事。

桩桩件件罗织了一张盘根错节的东北关系网,反动的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抗日斗争的艰巨性与残酷性可见一斑。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