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歸隊》今日收官:一次對抗日戰爭集體記憶的歸隊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日戰爭始於東北地區,蒼涼雄渾的白山黑水承受了炮火的摧殘,見證了山河的破碎,也埋葬了英雄的忠魂。

東北抗日聯軍(以下簡稱“抗聯”)的歷史是中國完整抗戰史鏈條中的關鍵一環,《歸隊》的靈感正是來自主創團隊創作《闖關東》時積累的抗聯戰士口述材料。


這些歷史碎片而今似是邈遠的戰爭記憶,是泛黃檔案裡的只言片語,曾經卻是血肉之軀的真切體驗,是他們苦苦煎熬的日日夜夜。

作為近年來鮮見的聚焦抗聯題材的長篇劇集,《歸隊》講述了抗聯小隊在日軍圍剿下被打散後又重新集結的故事。

劇集用一個“歸”字巧妙串聯起中華民族的血淚史、東北地區的抗戰史與平民英雄的微觀史,以遒勁的筆力描繪出在松林雪原間步履不停的戰士群像,極力還原了真實個體在絕境下的生存之道與信仰選擇。

“何時歸”:情節交織暗藏草蛇灰線

《歸隊》在創作結構上的最大特色是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的基礎上,采用多線敘事交錯並行的方式,圍繞人物線索展示角色的階段性動線,並於情節發展中將故事線打破再重組。

鋪敘過程中,劇集時常通過閃回、跳轉、互文等影像手法,對情節或伏筆進行補充解釋,由此激發觀眾對前述細節的回憶,產生強烈的戲劇表達效果。


以第17集為界,劇集前後半段各展示了一次“歸隊”。

第一次“歸隊”是東北抗聯小隊的“八棵松之約”,是分散的民間抗日力量向東北抗日聯合統一戰線的回歸。第二次“歸隊”是東北抗聯教導旅的“反攻之約”,是受隔絕的東北地區抗戰勢力向全國抗日組織的回歸。

《歸隊》在開篇便向觀眾拋出懸念:分散的小隊成員如何完成與排長“老山東”的約定?




鏡頭跟隨六名戰士踉蹌的身影,與他們一同經歷了參幫內訌、土匪橫行、淘金者的陰謀、勞工營的屠殺、731部隊的暴行,透過他們的視角窺見日軍鐵蹄下人命如草芥的煉獄景象。

頤指氣使的日本皇軍、點頭哈腰的漢奸偽軍、中飽私囊的地主貪官、噤若寒蟬的普通百姓、慘遭屠戮的抗聯戰士,共同組成了彼時東北歷史氛圍中的眾生相。

《歸隊》在前半段通過散落於各處的抗聯戰士,將長期盤踞於東北的復雜勢力拉扯出來。如雲虎險些葬身於游世龍“發死人財”的勾當裡,後者正是藏匿於市井棺材鋪的日本人。德遠與福慶所在的勞工營,則是以往情報中未曾涉及的日軍重要工事。

樁樁件件羅織了一張盤根錯節的東北關系網,反動的力量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抗日斗爭的艱巨性與殘酷性可見一斑。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5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