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長城: 長城高度還不足十米 並非為擋住敵人 關鍵在這點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長城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不僅是世界矚目的文化遺產,更是古代軍事防御的象征。然而,許多游客親眼見到長城時,往往心生疑問:這座平均高度不足十米的城牆,真的能發揮有效的防御作用嗎?專家指出,長城的戰略價值並不單純在於高度,而在於它對敵人戰術的限制與對資源的切斷。


北方胡人威脅 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在秦朝以前,北方游牧民族胡人以驍勇的騎兵著稱。他們長年以牛羊為食,善於在草原上機動作戰。隨著草原資源逐漸匱乏,胡人不斷南下掠奪糧食與財物,甚至擄掠婦女。


盡管秦國兵力龐大,仍難以徹底消除胡人威脅,因為胡人擅長“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這使得邊境百姓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中。

秦始皇築長城 以守為攻

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命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花費九年建成萬裡長城。當時長城高度並不如現今所見般雄偉,這也引發一個疑問:若城牆太低,如何能阻擋騎兵沖鋒?

專家解釋,長城真正的戰略目的不是擋住所有敵人,而是“瓦解胡人騎兵的優勢”。馬匹難以翻越城牆,迫使胡人不得不下馬作戰,這樣一來,秦軍便能憑借人數與陣型優勢將敵人壓制。

切斷資源 讓胡人陷入困境


長城的另一個作用,是徹底改變胡人的生存環境。長城以北氣候嚴酷、土地貧瘠,不利於農耕;而南方則糧食充足。以往胡人往往在冬季前南下劫掠,補充糧草度過寒冬。

長城建成後,這條路徑被徹底切斷。缺乏糧食支援的胡人,在嚴寒中難以維持戰力,逐漸衰落。長城不僅削弱了他們的軍事實力,更從根本上動搖了其族群的生存基礎。




萬裡長城真正的戰略目的不是擋住所有敵人,而是“瓦解胡人騎兵的優勢”。(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長城的軍事智慧與歷史意義

雖然長城並非堅不可摧,但它透過戰術限制與資源控制,讓秦國取得長期優勢。隨著胡人勢力削弱,秦國得以在相對安定的邊境環境中壯大。

今日站在長城之上,俯瞰群山,不僅能感受到歷史滄桑,更能體會古人精妙的軍事智慧與堅定的守護意志。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