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蒋介石: 贴身侍卫长惊爆 蒋介石一生最大错误是…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身为中华民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曾担任蒋介石六年贴身侍卫长的郝柏村,在晚年多次直言不讳地指出,蒋中正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决策,便是接受了《雅尔达协议》。 他认为,这个秘密协定不仅让台湾失去大片领土,更直接导致了国共内战的战略逆转,成为国民党最终败退台湾的关键因素之一。


秘密协议黑箱作业:美苏巨头瓜分中国利益

《雅尔达协议》(Yalta Agreement)是二战后期,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克里米亚雅尔达秘密召开会议的产物。 这场会议的核心是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划分,但令人愤慨的是,身为同盟国之一的中国,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当作筹码进行交易。


根据协议,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宣战,但交换条件是:外蒙古现状维持,实质上承认其独立。 苏联将恢复沙俄时代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包括将旅顺港作为海军基地、大连港国际化,并与中国共管中东铁路。

这个对中国主权影响巨大的密约,在签订后被严格保密,根据《蒋中正总统档案》资料显示,直到1945年6月,美军特使赫尔利(Patrick J. Hurley)才在重庆蒋介石披露其部分内容。



蒋介石的无奈与战略失误

面对《雅尔达协议》的巨大冲击,蒋介石当时的处境可谓进退两难。 一方面,为了加速对日作战的胜利,他不能公开与美英苏翻脸; 另一方面,他深知苏联的介入将对中国主权与未来格局造成致命性影响。


在美方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于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份条约表面上换来苏联不干涉中国内政、不支持中共武装的承诺,但实际上却是中国对《雅尔达协定》的被迫追认。

条约签订后,苏联随即撕毁承诺。 8月9日对日宣战后,苏联红军开进中国东北,不仅将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包括14.5万支步枪、4800挺机枪、300门大炮)转交给中共军队,还拆毁了东北的工厂设备、基础设施,将资源洗劫一空。

失去东北与外蒙古内战胜败天平倾斜


郝柏村在回忆录及多次访谈中强调,接受《雅尔达协议》对国民党而言是“从国际层面主动放弃博弈空间”,直接导致两大战略失误:

1. 外蒙古独立:在苏联军队的监督下,外蒙古于1945年10月20日举行公投,高达97.8%的民众投票赞成独立,中华民国从此失去15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蒋介石虽在日记中称这是“一生最难堪的时刻”,但已无力回天。

2. 东北易手:苏联军队在撤离东北前,将接收的大量日军武器和资源移交给中共。 这使得国民党军队在接收东北时,面对的是一个已被中共稳固控制的根据地。 东北野战军在苏联扶持下迅速壮大,成为日后解放战争中决定性的力量。

郝柏村认为,如果蒋介石当初拒绝签订条约,苏联若强行占领东北,其行径将与日本侵略无异,国民党则可借此争取美国更多支持。 然而,签约后国民党不仅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还亲手扶植起自己的对手。

这场被历史学者普遍认为是战略失误的决策,最终让国民党失去在东北立足的机会,也为后来的国共内战埋下了败因。 郝柏村感叹,若当时蒋介石坚守主权或寻求国际声援,也许能阻止或延缓这一结果。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