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谁吃掉了茉莉花的利润?横县花农的脆弱和苦楚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24年,受霸王茶姬“伯牙绝弦”等茶饮爆品推动,茉莉鲜花收购价一路飙升。横县(现已改为横州市,但注册地理品牌仍为“横县茉莉花”)茉莉花均价达40元/斤,甚至有种植户4亩收入超20万元。这样的高利润极具吸引力,不仅本地农户扩大种植规模,还吸引了外地资本涌入。由于花价过高,不少人跟风种植,有人笑称“砖头缝里也种”,一心追逐短期收益,却未察觉盲目扩种的危机。




2025年,茉莉花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从2024年高峰时的40元/斤,一路跌至最低1.5元/斤。尽管后期价格有所回升,达到15-16元/斤,但即便这个价格,仍低于种植成本,花农辛苦劳作却面临亏本。如今价格波动剧烈。


横县茉莉花本就占据全国60%的产量,2025年大规模扩种后,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愈发明显,产量远超当地市场承载规模。而茉莉花价格具有特殊性,完全由当天天气和采摘量决定,真正影响每日花价的核心因素,仍是当天的天气与茉莉花采摘量。更关键的是,茶厂收购鲜花后必须当日窨制——因为鲜花香气散得快,一旦开放就无法使用,茶厂常常半夜拌花窨制,无法通过囤货调节市场供需,这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不稳定性。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花农的生产与劳动困境愈发突出,极端劳作环境与高强度体力消耗让花农苦不堪言。花农需在40℃高温下持续采摘,热得发昏,汗流进眼睛里刺痛;雨季时,雨水导致茉莉花无法开放,淋雨的花苞直接废弃,但花农仍需冒雨抢收。且茉莉花需一日一采,花苞隔夜开放即失去价值,迫使花农日日无休;人工采摘效率还低,熟练工一天最多摘40-50斤(约6-7小时)。




与此同时,种植茉莉花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采摘工价达到8-10元/斤,一旦花价跌破10元,花农请人采摘就得倒贴钱。花价暴跌至1.5元/斤时,收入甚至不够支付采摘工钱。即便花价能达到15元/斤,农户一天采摘40斤,也仅收入600元,且这需要2-3人协作完成,人均日收入仅100元左右,扣除各项成本后,几乎难以盈利。

经济压力与健康损耗的双重折磨,让花农生活雪上加霜。一些老年花农即便腰痛、头晕仍坚持下地,因为不摘一分钱都没有;更有花农因长期超负荷劳作(如抽水抗旱、通宵淋花)突发疾病。市场波动下的生存焦虑也时刻笼罩着花农,2024年高价(40元/斤)吸引大量花农赌命式投入扩种,可2025年价格暴跌,不少花农投入数万元血本无归;低价时部分花农宁让花烂在地里也不愿亏本采摘。

60岁以上老年群体因无处打工,只能依赖种花维生,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也被迫下地劳作,中暑风险极高,甚至有70岁老人凌晨4点就下地采花,双手发抖仍坚持,可一斤花仅能卖几块钱;就连家中孩童暑假也要出去采花补贴家用,晒脱皮也坚持。而年轻人则纷纷放弃种植,选择外出务工,导致花农种劳动力结构失衡。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