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80年前 他驾驶B-29轰炸机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个偶然的机会,30年前正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的我,见到了住在哥伦布市(俄亥俄州州府)的美国空军退休准将小保罗•蒂贝茨(Paul Tibbets, Jr.),他也是1945年8月6日在广岛上空投掷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军B-29轰炸机的上校机长。


1995年8月底的一天,我办公室隔壁的艾伦•米利特教授(Allan Millett)过来,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见个人,至于是谁,到了就知道了。艾伦是知名的军事史学家,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预备役上校(colonel),认识他几年了,还有一些共同研究的项目,我也不多问。

直到车停在哥伦布市城东的一座红色砖房前,艾伦才告我说,这是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掷第一颗原子弹的B-29轰炸机小蒂贝茨将军的住所。


诧异之际,一位身材高大、身着便服的银发老人已经走出前门。蒂贝茨显然事先知道今天来客的背景,握着我的手说,我是第一个来访的中国人。“于教授还当过解放军,”艾伦插上一句。老人一怔,这也许是始料不及的,但很快就恢复正常,带我们进入客厅。

话题当然离不开原子弹,又正好赶上轰炸广岛和日本投降50周年。半个世纪前,蒂贝茨和他的11人的机组驾驶B-29“空中堡垒”轰炸机,从距离日本本土3200公里的天宁岛(Tinian Island)起飞,经过6个小时飞行,将一枚“小男孩”原子弹投掷到广岛市上空。



巨大的火球、冲击波和强烈的核辐射,瞬间将这座城市化为人间炼狱,7万余人当场死亡。两天后,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日本长崎市也被“核”平,6万余人当即死亡。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核平”广岛的“第13号特别轰炸行动”(Special Bombing Mission No. 13)大功告成,蒂贝茨和他的机组声名大振,一时成为媒体的宠儿,杜鲁门总统还在白宫接见了蒂贝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质疑和反驳的意见也日益增多。到二战结束50周年之际(1995年),所谓“修正学派”已势不可挡。

修正派的逻辑:

1995年8月广岛核爆50周年前夕,美国史学界两本重磅“修正派”著作问世。一本是马里兰大学政治系教授加尔•阿尔普劳维茨(Gar Alperovitz)的《美国使用核武器的决策:一个美国神话的建构》(Decision to Use the Atomic Bomb: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an American Myth) ,书中引用大量解密文件,证明美国高层早在1945年春夏就知道,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日本正在寻求通过苏联等中立国进行和谈试探;美国在1945年8月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主要目的,并非像官方长期宣称的那样是为了避免一场伤亡惨重的登陆作战,而是为了在战争结束前展示美国的绝对武力,以便在战后格局中威慑和制约苏联。

另一本修正派力作是伯克利大学的美籍日裔教授罗纳德•高木(Ronald Takaki)的《广岛:美国为何投下原子弹》(Hiroshima: Why America Dropped the Atomic Bomb)。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