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播客在美国为什么活得很好?但在中国做不太起来?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播客(Podcast)在美国已经演化为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拥有成熟商业闭环的产业。从独立创作者到媒体巨头,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和盈利模式。反观中国,以喜马拉雅、小宇宙为代表的音频平台,尽管用户基数庞大,却始终在盈利的边缘挣扎,商业模式显得异常脆弱。


这种差异肯定不是简单的“运营策略”或“市场阶段”不同所能解释的,更多的原因在于媒体生态的架构、国民消费心智和注意力资源的结构性差异。

一、平台生态结构性差异


播客的英文“Podcast”本身就包含了“iPod”和“Broadcast”的含义,其技术核心是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是一种开放的、去中心化的内容分发协议。创作者制作音频后,将其上传到任意一个支持RSS的服务器(Host),生成一个RSS Feed链接。用户通过任意一个泛用型播客客户端(如Apple Podcasts, Overcast, Pocket Casts)订阅这个链接,即可收听。

在这个模型中,权力掌握在创作者手中,创作者拥有其内容的绝对所有权和分发权。

听众订阅的是创作者的RSS,而不是平台:创作者与听众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可迁移的关系。如果创作者对某个分发渠道不满,可以随时带着自己的订阅者迁移到别处,几乎没有损失。

创作者可以独立地进行商业化:无论是通过Patreon等平台接受听众直接赞助,还是在音频中自行洽谈植入广告(Host-Read Ads),都无需经过平台抽成或审核。Spotify和Apple即使是巨头,但它们在播客服务上也是在扮演一个“搜索引擎”的角色。它们后来的付费订阅服务,也是建立在这个开放生态之上的一个增值选项。

在这个生态里,创作者有极强的安全感和动力去进行内容创新和商业探索。广告主也更倾向于与创作者直接合作,因为他们看重的是创作者个人品牌的背书和与听众的深度信任关系,这种广告转化效率比较高。

中国的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小宇宙,是走平台逻辑的,集“托管、分发、播放、社交、商业化”于一体。

创作者将内容上传至平台,分发逻辑、推荐算法、甚至内容的可见性完全由平台决定。用户订阅的是“平台上的某个节目”,而非创作者栏目。平台通过技术和产品设计,将用户关系牢牢锁定在自己的生态内,创作者无法带走听众。创作者的商业化路径高度依赖平台,并且十分匮乏,无论是平台的广告分成、付费节目抽成,创作者的议价能力都被削弱。


中国的纯播客创作者(不做视频平台)就是平台的“内容佃户”:议价能力低下,创作自由度受限。

平台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和追求增长,必然走向“流量思维”——优先推荐能带来最大公约数听众的内容,而那些小众但可能有价值的内容容易被边缘化(做不到抖音那种算法个性化推荐)。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国早期音频平台内容同质化严重,多以“知识付费”、“有声书”、“情感电台”等强功利性、易于规模化的品类为主。


二、消费心智:关系付费vs. 交易付费

消费的底层驱动力——“我为什么愿意付钱?”在中美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美国,听播客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陪伴场景和身份构建,是基于“身份认同”与“价值支持”的关系付费:听众因为一个播客而感觉自己是某个“圈内人”。

美国听众为播客付费时,其底层心理不是买商品类型的服务,而是“支持我喜欢的创作者继续做下去”。他们付费,可能是为了维系这段“关系”,并获得额外的身份象征(如进入私密社群、获得专属内容)。这种付费意愿更持久,金额也更高。

基于同样的逻辑,听众对“主播口播广告”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因为这被视为创作者精心挑选、符合其社群调性的产品推荐,是信任关系的延伸,而非骚扰(当然前提是主播也会自己筛选,维持好这段关系)。

中国的音频平台,像喜马拉雅,早期成功的主要是“知识付费”模式,其次是泛娱乐模式(没有达人逻辑),本质上是一种功能性交易。用户付费的心理是“节省我筛选信息的时间”或者干脆就是(在短视频平台没出现之前)用来打发时间。我付钱买你给我服务,这种交易一旦完成,关系就结束了。当用户发现听完没啥收获时,或者听了没意思,或者有更廉价/免费的替代品(如短视频讲解)时,付费会断崖式下跌。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