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赛里木湖原本是死湖 为何如今里面都是鱼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我们站在海拔2073米的高原上,眼前是一片湛蓝得不像真实的湖泊,湖面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天山雪峰。这就是赛里木湖,它是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神奇之地。但你知道吗?就在二十多年前,这片壮丽的湖泊还是一个“死湖”——湖中没有任何鱼类生存。而如今,这里每年产出超过300吨的冷水鱼,甚至出口到欧盟市场。这背后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赛里木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湖泊,它的诞生源于一场地质史上的大戏。大约在70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让地壳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到了第四纪,断块运动更是直接“捏”出了赛里木湖的湖盆,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地堑湖(由地壳断裂运动产生的对称断陷构造凹地积水形成的湖泊类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大地母亲用神力在山脊梁上硬生生按出来的一个巨大水盆。

只是这个“水盆”的规模着实有些惊人,它的湖面面积约458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可达92米,总蓄水量约210亿立方米。但是如此庞大的水体,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没有河流流出,里面蒸发后的水全靠26条山泉和季节性溪流补给,再加上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泉水。


那么,赛里木湖为何成为了“死湖”呢?其实,正是因为这种封闭性,赛里木湖的湖水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再加上地处高原,水温比较低(全年平均水温仅12℃)。这种低温、高矿化的环境,使得普通的鱼类难以生存和繁殖。



此外,湖中原本也缺乏水生植物和足够的浮游动物,食物链的基础相当的薄弱。在1968年之前,这里一条鱼都没有,是一片看似生命绝迹的纯净世界。


其实,从生命禁区到鱼群游动,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面对这样一个“生命禁区”,科学家们并没有轻易放弃。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科研人员就尝试着向湖中引入鱼类。

最初的选择是相对耐寒的鲫鱼,但它们进入赛里木湖后因为水温过低竟然无法正常繁殖。进入80年代后,科研人员又先后尝试引入了高体雅罗鱼、湖拟鲤、河鲈和新疆高原鳅等多种鱼类。但遗憾的是,这些尝试最终都失败了。这些鱼类要么无法适应低温环境,要么无法完成正常的产卵,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循环都坚持不了。




不过,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科研人员并没有气馁,他们开始更深入地研究赛里木湖的水环境特性,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可能适应这种环境的鱼类。最终,他们锁定了高白鲑。

这种鱼是原产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鄂毕河流域的,那里同样寒冷的水环境使其具备了超强的耐寒能力。同时,高白鲑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速度快,繁殖技术也相对成熟,简直是为赛里木湖“量身打造”的候选者。到了1998年,中国俄罗斯引进了100万粒高白鲑鱼卵。这些鱼卵被精心孵化,最终有56万尾鱼苗被小心翼翼地投放进赛里木湖。科学家们屏息以待,观察着这些“外来客”能否在这片曾经的生命禁地里站稳脚跟。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