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大取消績點破"內卷",然後呢?(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久前,北京大學對外宣布,從2025級學生起,在各類含有學業評價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績點(GPA),轉而采用百分制或等級制,並引入容錯機制(P/NP課程)。此舉迅速引發社會熱議,北大校方也表示,改革旨在引導學生對分數不過於斤斤計較,緩解因績點競爭導致的“工具化學習”和“無效內卷”。


然而,這一改革能否真正破解高等教育中的“優績主義”困局,抑或只是將競爭從“卷分數”轉向“卷等級”?要回答這一問題,需深入剖析績點制的異化邏輯,以及新評價方式是否公正。

破績點能否真正實現“去內卷”


在很多人看來,目前高校的績點制強化了“優績主義”的評價邏輯,北大以等級制替代績點制,是想以更粗顆粒度的評價緩解學生的分數焦慮。然而,內卷出現的本質原因是對有限資源的激烈競爭,這就需要相對公平、合理的指標作為信號。即便績點制的信號消失了,也需要有其他的信號。

北大之所以有底氣取消績點,源於其生源和人才培養質量已經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績點這個“信號”在北大內部和畢業生群體中的意義並不大。但對於其他院校而言,雇主仍會將GPA視為畢業生學習能力與責任心的代理變量。畢業生在申請跨國深造或求職時,仍然無法繞開這一指標。

大學生往往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有很強的學習內驅力。同時,在“清北”這類高校,教師開“水課”、和學生進行“你給我好評,我給你高分”交易的概率也低得多;從評價主體上講,北大教師綜合素質高、教輔團隊責任心強,無論是對課業成績還是課外實踐活動的評價都比較公正。這使得破績點在“清北”具有積極意義——可以解放生產力,讓學生探索更有自主性的學習,包容多元智能的發展。但在其他院校,如果取消績點這根“指揮棒”,我們拿什麼激勵缺乏內驅力的學生學習

也有人認為,破除績點制是為了鼓勵創新,但在筆者看來,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標並不是創新,而是打下知識基礎的通識教育。特別是在本科教育已普及化、研究生教育日趨大眾化的當下,績點雖有弊端,但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水平的世界公認指標,其積極意義仍然得到認可。

總之,“清北”有條件在本科教育時就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但其他院校既難以做到,也不需要做到。因為多數地方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備基本技能的行業從業者。對此目標,標准化學業評價是最“靠譜”的。


事實上,即便對於北大自身而言,想要順利推進去績點的改革,也面臨著以下幾重挑戰。

首先,等級劃分的模糊性可能導致新的競爭形式。例如,學生可能從“卷分數”轉向“卷優秀率”,在A檔中繼續細分競爭。即便采用等級制,學生仍會因A-與B+的差距產生焦慮。

其次,教師的評價自主權增加,但缺乏統一標准可能引發公平性質疑。若“優秀”的評判尺度因人而異,部分學生可能因擅長表現或善於人際交往而獲益,反而加劇評價不公。


最後,容錯機制的設計初衷是鼓勵學生探索興趣,但在保研、拿獎學金等現實壓力下,學生很可能將其用於“高風險”的專業課,而非真正感興趣的課程,從而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總之,北大取消績點制的意義在於對“唯分數論”“優績主義”“內卷”的反思,但真正的挑戰則在於如何構建更科學、更公平的評價生態。



“破”之後如何“立”

破除舊制度僅是第一步,真正的難題在於如何構建既能反映學生真實能力,又能避免異化競爭的評價體系。若缺乏系統性的制度設計,等級制可能淪為另一種“數字游戲”,容錯機制也可能在現實壓力下被功利化利用。因此,改革須從評價標准、技術賦能等維度協同推進,才能真正實現“破而後立”。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