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公車私用?把老百姓當"傻子"已經行不通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日,法院車輛出現在內蒙古草原被質疑公車私用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視頻中,一名男性手持相機為一名女性調整拍攝角度,車頂警燈未開啟且人員未著制服。


次日,相關部門回應稱,涉事車輛系幹警前往內蒙古海拉爾執行跨省任務途中,因國道施工改走土路,中途休息時應女性游客請求幫忙拍照,相機為游客自備。

當地調查後,確認車輛行駛路線符合公務需求,休息期間的拍照行為未涉及公車資源濫用,不存在違規情形。

拍攝視頻的網友隨後刪除了相關內容,事件逐步平息。

三刀認為,在草原深處,一名女性獨自徒步且無任何交通工具,這樣的場景本身就顯得異常。

人們自然會追問:在人跡罕至的牧區,一位獨行游客如何恰好出現在公務車休息的地點?又為何會選擇向執行任務的幹警求助拍照?

日常經驗中,即便在景區,人們也更傾向於向同行者或其他游客求助,而非執法車輛上的工作人員。

這種情境上的違和感,讓官方回應中的“熱心助人”顯得格外牽強。

此外,按照常規認知,公職人員執行任務時應身著制服,這既是職業規范的要求,也是身份標識的體現。


但事件中,相關人員並未著制服,這一細節難免讓人質疑:為何在執行跨省公務時不遵循著裝規范?是任務性質特殊,還是存在其他緣由?

這種對基本職業規范的偏離,進一步削弱了回應的說服力。



視頻的刪除,同樣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公眾普遍認為,如果事件確如官方所言無違規之處,保留記錄本可成為澄清質疑的有力證據;而刪除行為,則容易被解讀為對質疑的回避,或是對不同聲音的壓制。

這種處理方式,不僅不會平息輿論,反而會加劇對事件真實性的猜測。

眾所周知,公職人員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其行為自然需要接受公眾監督。

公務用車作為公共資源的一部分,其使用是否合規、透明,直接關系到公眾對權力運行的信任。

所以,執行任務的派車記錄、行程軌跡、施工路段的具體證明等,這些本可公開的信息,如果能及時呈現,就能有效減少猜測。

然而,遺憾的是。

此次事件中,官方回應更側重於定性“無違規”,卻對公眾關切的細節缺乏充分說明,這種“結論先行”的回應方式,難以讓人心悅誠服。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