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耳朵是腦梗的放大鏡? 若有這4症狀 盡早就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腦梗這個"隱形殺手"總是來得悄無聲息?其實你的耳朵可能早就發出了預警信號。很多人不知道,耳朵不僅是聽覺器官,更是腦血管健康的"晴雨表"。當這些異常信號出現時,千萬別當普通耳鳴處理。


一、耳朵為什麼會成為腦梗的"報警器"?

1、特殊的血管連接


內耳供血的迷路動脈是腦部血管的分支,當腦血管出現問題時,最先影響的就是這個最細小的末端血管。

2、敏感的神經反應

內耳神經對缺血缺氧極為敏感,輕微的供血不足就會產生明顯症狀,比其他部位更早發出警.報。

3、獨特的解剖位置

耳朵位於顱底區域,這個位置的血管病變往往預示著更嚴重的腦血管問題。

二、4個危險信號千萬別忽視

1、突然出現的耳鳴

區別於普通的持續性耳鳴,這種耳鳴往往突然發生,聲音像蟬鳴或機器轟鳴,且單側多見。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就要警惕。

2、反復發作的眩暈

天旋地轉的感覺來得快去得也快,每次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可能伴隨惡心嘔吐。這種眩暈與體位變化無關。

3、聽力驟降

在72小時內突然出現聽力下降,特別是低頻聽力受損,有時會被誤認為是耳垢堵塞或中耳炎。

4、耳內壓迫感

感覺耳朵像被棉花堵住,或有水在裡面晃蕩,但檢查又沒有異常。這種不適感可能時輕時重。

三、為什麼這些症狀容易被誤診?

1、症狀的非特異.性

耳鳴、眩暈等症狀太過常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耳科疾病,不會聯想到腦血管問題。

2、檢查的局限性


常規耳科檢查可能顯示正常,需要專門的內耳功能檢查或腦血管評估才能發現問題。

3、發作的間歇性

症狀時好時壞的特點讓人放松警惕,誤以為是疲勞或壓力導致的暫時不適。

四、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

1、長期高血壓患者

血壓控制不佳會加速腦血管硬化,影響內耳微循環。

2、糖尿病患者


血糖波動會損傷血管內皮,導致微血管病變。

3、高脂血症人群

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微小血栓。

4、長期吸煙者

尼古丁會直接損傷血管收縮功能。

五、預防勝於治療

1、控制基礎疾病

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脂,保持在理想范圍。

2、改善生活方式

低鹽低脂飲食,適度運動,保證充足睡眠。

3、避免誘因

戒煙限酒,控制情緒波動,避免突然的體位變化。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