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697分選臨床醫學,我是怎麼和這個專業和解的?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今年高考錄取已經結束。曾經火熱的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分數線出現了明顯下降。不少業內人士在網上發問:“什麼原因呢?”


實際上,臨床類專業錄取分數線在過去幾年都有下滑的趨勢。以廣東省物理類普通本科為例,2025年中山大學醫學類專業組最低投檔位次為8536名,這個數字在2024年是6535名,2023年為5193名。

即使是北大(专题)、清華等頂級高校,醫學專業的熱度也較以往有所下降。在浙江省,清華大學臨床醫學的錄取位次號為256名,2024年是59名;在江蘇省,北大醫學院臨床8年制的錄取位次號從百余名驟降至500多名,接近斷檔。


醫生在傳統觀念中被視作高薪、穩定、崇高的職業,為何垂直對應的臨床醫學專業在當下卻不再吃香?

時代周報記者和三位與臨床醫學專業相關的年輕人聊了聊,他們與這個一度熱門的專業結緣,背後有著怎樣的理想與掙扎。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郝廣(南方某醫院規培生):“可能會後悔學醫學,但不後悔做醫生”

考研二戰失敗之後,我決定先開始規培。因為畢業一年之後再不找規培,就不屬於應屆畢業生了。

“家裡有個醫生,以後看病能方便”,這可能是很多家庭的期待,我就是被家裡選中去學醫的那個人。

分數線剛好有合適的醫學院校報名,就選擇了麻醉學(注: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選麻醉,是因為家裡人認為麻醉醫生的工作很輕松、工資高、沒夜班、不用和病人接觸。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個人一直以來的目標其實不算特別明確,既然選了專業就學。每次都聽家長說“到了大學就輕松了”,但醫學生的學習任務實在很重,而且很看自律性,考試月就是蒙頭學,啥也不幹,圖書館、飯堂、宿舍三點一線。

我有時候甚至會懷疑自己能不能真的學會這些。

看到周圍其他專業的朋友學習輕松,很早就放假之類的,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心理落差。

我們那一屆入學半年後就遇上新冠疫情。很多課程轉線上,一些見習被取消之後,對我們的臨床思維培養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但到了線下實習階段,真正讓我愛上這個職業

實習時的第一次夜班,就遇上了一台通宵的心臓手術。我還記得那是一個老年男性患者,從下午5點過去跟值,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多。雖然很辛苦,但是那種幫助患者手術成功,真正救活一個人的經歷可能是其他職業很難體會的。




(圖源:圖蟲創意)

從一開始完全不知道怎麼給患者麻醉,到後面慢慢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到後面老師放心讓我在他的注視下一個人操作並且成功。實習期間的這種進步和成就感也讓我對選這個職業更加堅定。

但要想真正成為醫生,可能還得好幾年。首先,研究生學歷對臨床來說基本就是敲門磚,要去好的醫院基本上都要博士。

大五畢業考研一戰沒成功,二戰更卷。過去引起了一波讀醫熱,現在剛好大家都畢業出來考研。我的目標院校去年只要320分,今年要340多分。

讓我自己總結的話,我可能會後悔學醫學,但是不後悔做醫生。

現在我正在進行崗前培訓,下個月開始正式規培。規培一共需要三年,不管考研與否,在三年間都需要拿到執業醫師證和規培證。我計劃後面再選擇找工作或者讀在職研究生。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