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天津爆炸: 十年前的天津港爆炸案親歷者:成為幸存者的十年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第一次見到張夢凡時,央視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他眼睛周圍的皮膚,看上去特別薄。後來才知道,那是擦眼淚擦出來的。鏡頭前的張夢凡從不落淚,實在控制不住,就低著頭一言不發。透過反光玻璃,可以看到那張憋得通紅,因痛苦而扭曲的臉,和紅了的眼眶。可再一抬眼,他又變回那個平靜的講述者。

那次采訪,距離2015年8月12日的爆炸,過去不足20天。


當晚,天津港發生了一場由危化品引發的爆炸,張夢凡所在的八大街中隊是距現場最近的消防隊。中隊26名消防員接了任務,開著4輛車沖去現場,張夢凡因為胯骨骨折在養傷,由戰斗員轉去做通訊員,留在中隊。那天出任務的戰友,8人犧牲,18人不同程度燒傷。

21歲的張夢凡成了最幸運的那個。

爆炸在現場留下了比半個足球場還大的深坑,和波及周圍百余米的焦土,也在張夢凡心裡留下一片廢墟。在湖北孝感老家,他特地留出一個衣櫃,存放當時的消防服、軍裝、走訪戰友家屬的100多張車票,以及兩張紙——那晚的派警單,和一張寫有8位戰友名字與電話的A4紙。這些年每到休假,他除了回老家,就是去天津、河南等地“探親”——這是8位已故戰友的家鄉。探望和照顧他們的家人,是張夢凡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救贖方式。

十年後再面對媒體,張夢凡語氣平靜,沒有了那張因痛苦而憋到扭曲的臉。兩三年前,他突然發現,自己不再因為聽到傷感音樂而崩潰,也不會在午睡醒來發現天已經黑透時,感覺自己被整個世界拋棄。他似乎好了起來,“過上自己的生活了”,這是他從未期待過的。

而這也是我們想講述這個故事的原因。我們無意塑造一個悲情英雄,或是挖掘一場災難的余燼。我們更關心的是,一個幸存者,如何在漫長的十年裡,處理幸存帶來的愧疚、責任,與自我拉扯。張夢凡說,自己內心深處最大的牽絆,依然與那場爆炸緊緊相連。

因為他不想遺忘,也害怕他們被遺忘。


2015年8月12日,消防員張夢凡的8位戰友在天津港爆炸中犧牲,只有他因傷值班幸免於難。

那朵蘑菇雲

最近幾年,張夢凡一直“漂”在路上——名義上在成都工作,實際上一大半時間都在酒店度過。作為一家傳媒公司的外聯制片,他習慣了拎包就走的生活。即便回到成都,也是住酒店。他的全部家當只有兩身換洗衣物、一雙拖鞋、一個洗漱包、一支溫度計、幾份工作文件,可以輕松塞進一個雙肩背包,和一個登機箱。


這是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他曾以為自己會在部隊待一輩子,生活在集體中,受嚴格管理。直到十年前的那個晚上,看到那朵十幾米高的蘑菇雲騰空而起——提起爆炸,這是最先閃到回張夢凡大腦裡的畫面。

除了這朵仿若災難片畫面的蘑菇雲,那晚還有些不同尋常的跡象:接近夜裡11點,張夢凡在睡夢中被天邊火紅的亮光照醒,他還以為天亮了;派警單上的火情信息很模糊,既不知道確切的著火點,也不知道什麼物質著了火——入伍5年,他第一次見到信息這麼模糊的任務單。

張夢凡將派警單交給火場文書訾青海,一分鍾後,大家整裝集合,乘著4輛消防車沖了出去。8月初,張夢凡在一次跑步訓練中摔倒,造成大腿錯位、胯骨骨折,於是當天晚上,他的工作是留在值班室,打開通訊設備,將前方情況上報給支隊。

但那一晚,手台裡異常安靜,無人應答。

第一次爆炸發生時,玻璃被震得直晃,張夢凡本能地往外跑,想起手台和手機沒帶,就又返回了值班室。再次出門時,第二次爆炸來了,他躲在二樓樓道裡,天花板和玻璃全部被震碎,在他身後飛濺起來,玻璃直直扎進牆裡。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