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华邮》曝中国开源AI领跑 美国组团出1招急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紧盯中国人工智能(AI)进展的美国科技界愈发焦虑。 据观察者网引述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7日报道称,当前中国企业在开源AI领域表现突出,前15大AI模型中仅有5个是开源的且均由中国公司开发,而美国近年在该领域进展缓慢。 为此美国业界本周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美国真正开源模型》(ATOM)的新计划,集中资源开发强大的AI开源模型,试图借此夺回被中国占据的领先地位。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仍需克服缺乏协调和成本高昂等方面问题。

报道称,美国硅谷和华盛顿的政客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美国必须在人工智能领域击败中国,以保障经济和国家安全。 但其实在多元化的AI竞赛中,美国公司在开源AI模型方面已落后于中国同行。


过去的科技革命,如互联网和云计算,都因开源软件而加速发展。 开源技术可以被任何人自由使用和修改,便于程序员、研究人员和创业者测试并推出强大的新创意。

但在最近的AI发展热潮中,美国的开源软件却明显滞后。

全球知名AI基准测试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发现,在排名前15的AI模型中,仅有5个是开源的,而且全部来自中国的AI公司。 仅在7月,中国AI实验室就发布了四个领先的开源AI模型,同期美国开发者没有发布任何模型。



如今,一些美国企业高管、投资者和学者正支持一项计划,试图让美国的开源AI更具竞争力。

美国真正开源模型”计划(American Truly Open Models,简称ATOM)旨在建立一个美国本土AI实验室,专注于开发可供开发者自由访问和修改的软件。 为实现目标,该计划要求获得强大的算力支持,包括多达一万个用于企业级AI开发的尖端GPU芯片。


这项计划于8月4日正式启动,已经获得十多位业界领袖的联署支持。 支持者包括资深科技投资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 开源AI模型和数据集平台Hugging Face的首席执行官克莱门特·德朗格(Clement Delangue); 斯坦福大学教授兼AI投资人克里斯·曼宁(Chris Manning); 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应用研究总监奥列克西·库查耶夫(Oleksii Kuchaiev); OpenAI的首席战略官杰森·权(Jason Kwon),以及研究公司SemiAnalysis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迪伦·帕特尔(Dylan Patel)等。

据悉,OpenAI预计即将发布其数年来首个开源AI模型,该项目此前一再推迟。

报道称,美国开源AI领域的进展缓慢,进一步凸显了“ATOM”计划的必要性。 自Meta在4月推出其Llama 4模型以来,美国尚未再发布任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开源AI产品,而Llama 4本身也令不少AI专家感到失望。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早前宣布,公司将启动一个超级智慧项目,新战略需要谨慎决定我们要开源哪些内容。 此举让AI业内人士怀疑Meta是否还会继续优先考虑开源模型。

报道称,美国科技巨头和政客们一方面在AI政策讨论中频繁提及中国,另一方面在打造本土开源AI领军力量方面的投入却少得可怜。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协调问题,”“ATOM”计划的发起人、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高级科学家纳森·兰伯特(Nathan Lambert)说,“美国有很多人在从事相关工作,但他们未能实现规模化发展。”

兰伯特表示,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开发远比现有美国开源AI模型更强大的产品,眼下美国的AI团队愿意为了科学进步承担更多风险,但却因资金不足而受阻。

另一个难题是顶级AI系统的高昂成本。 兰伯特估算,获得一万个最先进的GPU芯片,至少需要1亿美元的投入。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