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工厂倒闭潮再现 制造业寒潮蔓延中国珠三角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25年盛夏,广东东莞多家制造企业陆续传出停工、放假、解散的消息,显示在西方制裁与国内政治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冲击下,外贸订单锐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深圳一位制造业负责人直言,中国的“改革红利”已被消耗殆尽,制造业正面临结构性终局。


东莞塘厦镇的老牌港资企业怡丰运动科技有限公司7月14日发出内部通知,宣布旗下工厂全面停产,全体员工进入待岗状态。尽管企业承诺“首月照常发薪,此后按最低工资的八成(即1664元人民币)发放生活费”,但员工普遍对复工不抱希望。

该厂一位员工7月30日告诉记者:“我们被辞退了,还有极少部门员工留任是为了处理善后事宜,厂里机器早就搬走了,空调也拆了,我们直接散场。”


怡丰运动科技隶属于1977年创立于香港的怡丰集团(HKSM),是国际知名的运动头盔与鞋底生产商,在大陆设有五个基地。昔日订单稳定,如今突遇停工寒潮,让许多员工措手不及。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该厂过去为国际品牌生产“爆米花鞋底”(一种轻质鞋底),订单突然归零,“真是毫无预兆”。

7月以来,东莞接连有多家外资与民营企业关闭:7月1日,加拿大独资的天弘科技宣布解散;7月18日,佛山南海的日卓丽家居公司因“订单锐减”宣布停产;7月22日,曾年营收达15亿元(人民币)、员工近6000人的半导体龙头企业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同日,老牌电子配件厂新龙科技有限公司也传出关门消息,内部员工透露,“厂房清空,机器外运,公司撑不下去了”。

7月30日,中山照明企业员工曾娜接受采访时,难掩激动情绪:“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三年疫情,以为会迎来复苏,结果现实更残酷。”她提到,朋友所在的深圳一家半导体厂也被通知放假两个月,至今未有复工消息。




在东莞经营逾二十年的制造业主陈更生(化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近三年,东莞平均每年倒闭约三千家工厂,关门速度远超新登记数:“二十年前CNC加工按小时计价,现在机台闲着没人下单。‘世界工厂’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

停产危机不仅限于东莞一地。根据广州市官方数据,2025年1至5月,广州新增经营主体31.85万户,但注销企业高达72769家,平均每天有482家倒闭。这一数字清楚反映珠三角企业正面临系统性危机。


多位受访企业员工表示,过去可依赖外贸订单维持运作,如今订单周期延长、付款延迟,加之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遭到严重压缩。一家企业的财务主管陈女士坦言:“现在连江苏、浙江的工厂也难做。不是不想做,是做不下去。大家没钱,产品卖不动,海外客户也不再积极下单。”

为减轻财务压力,不少企业以“停工待岗”方式替代裁员,将成本转嫁给员工与社会。一位网民评论:“发最低生活费、缴最低保费,不裁员但也不给活干,这是‘软解散’。”

酷暑中的珠三角再现“找工潮”。一位刚失业的年轻人在抖音留言:“七月天晒得人冒烟,厂倒了,我还得赶快找活干。”

浙江一位产业经济学者分析称,中国制造业困境既受全球市场变化影响,也反映出国内宏观政策、营商环境与内需疲软的问题。自2020年以来,产业链加速外迁、外资流出、AI技术冲击加剧,加速了制造业洗牌。对地方政府而言,如何稳就业、调结构已成比“造芯片”更艰巨的任务。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