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AI人才缺口背后:名校生抢百万年薪,"双非"投简历无门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图源:视觉中国

山东考生李响,近日收到了上海某二本院校人工智能(AI)专业录取通知书,兴奋劲还没过,便把信息晒到某社交媒体平台。让他没想到的是,评论区的“过来人”几乎清一色“唱衰”:“双非”学这个专业真是“天坑”……


《2025高考季数据报告》显示:今年,工学专业热度断层领先,人工智能(AI)专业首次进入热门专业Top10。考生对于该专业就业前景展现出较大期待,AI发展促使更多考生愿意学习、从事AI行业。

AI教育赛道的快速扩张,与产业界对AI人才的狂热需求形成了鲜明呼应。近日,Meta CEO扎克伯格又从OpenAI挖走数十名骨干,签约奖金高达1亿美金,引发关注。

收到录取通知的喜悦还没散去,李响就被社交媒体泼了盆冷水,他在评论区看到的尽是“毕业即失业”的劝退留言。而首批AI专业毕业生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有人手握50万年薪offer,有人投递数百份简历石沉大海。

李响很困惑:选择这个新兴专业,到底是抓住了时代风口,还是踏入了新的“天坑”?这场关乎职业未来的选择,对即将跨入大学校园门槛的大学生们来说,更像一场需要“自负盈亏”的人生赌局。

有人年薪百万,有人海投无门

范哲本硕均就读于江浙沪某985高校的相关人工智能(AI)专业。今年刚毕业的他,曾顺利拿到多家企业AI相关岗位的offer,年薪在45万至70万之间。


据学院老师透露,范哲所在的这届硕士毕业生里,年薪超过45万的不在少数。而其中,一位同学因实力过硬,签约某大厂,毕业即年薪百万。

在范哲看来,AI人才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造火箭的人”,学历门槛高,大多为博士学历,主要任务是攻克并持续优化前沿的基础大模型;另一类则是“架桥梁的人”,他们掌握系统化AI方法后,将成熟技术落地到具体场景,岗位对所有层次的毕业生开放。

虽不是班级中的最优秀者,范哲也在本硕阶段发表了多篇AI相关论文,并且有多段大厂AI算法岗位的实习经历。对于其毕业去向,他很明确:去大厂做大模型算法。招聘季一开始,他便向腾讯、阿里、华为、字节、百度等一线大厂投递简历。


尽管求职过程压力不小,但凭借着名校背景和丰富的项目与实习经历,范哲最终拿下了5个offer,最终选择了薪酬与岗位最称心的一家。

出于对技术的热爱,吕翔宇本科选择的是物联网工程专业。2022年毕业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他决定留在母校,南方某211大学继续攻读硕士。成功考入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的他,主攻深度学习方向。

本应在读研期间去大厂实习的吕翔宇,由于导师要求留校做科研、不准外出实习,他在研究生阶段并没有积累任何AI相关岗位的实习经历,“只是发表了几篇SCI论文,有一段参加CCF(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会议经历”。

与范哲一样,他的目标也是进大厂,去AI岗,“毕竟给钱很多”。但在秋招期间,吕翔宇向所有设有AI岗位的大厂投递了简历,却未收到一次面试邀约。最终,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签约一家中厂后端开发岗位,工作几乎与AI无关,年薪约30万元。而同班的一些“卷王”,最高拿到了约70万年薪的AI算法岗offer。

在吕翔宇看来,当下优质的AI岗位“陪跑者众,上岸者寡”。若想真正投身AI,最好直奔大厂——“毕竟这是个极度烧钱的行业,去了中小厂,一旦业务收缩,大概率会被优化”。也正因此,他最终放弃某中厂的AI相关岗位,选择了另一中厂的后端开发职位。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