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人體內充斥著真菌:但它們會否造成大腦疾病?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科學家早已了解真菌腦部感染的危險性,但近年來一些研究人員開始探索一個可能性:真菌進入大腦的頻率可能遠高於我們過往認知,甚至可能與阿茲海默症等腦部疾病有關。https://t.co/YO2f0DXi7f—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July 30, 2025


人類體內的真菌(fungi)對健康的影響,可能遠比我們長久以來所認為的要大得多。

在我們身體內外生活著數百萬個微小生命體,其中包括無數真菌種類。我們的皮膚上布滿了它們,鼻腔和陰道內的黏膜也充滿了它們,甚至在我們的腸道內,真菌也與細菌共存。


雖然我們在出生時可能從母親那裡獲得一些真菌,但新的真菌也不斷進入我們的身體;每當我們喝啤酒或吃面包時,就會攝入酵母菌;而每一次呼吸,也都會吸入漂浮在空氣中的真菌孢子。許多真菌很快被我們的免疫系統迅速消滅,但也有一些是短暫的過客,甚至會成為終身的“伙伴”。

近年來,科學家開始探索這些體內真菌如何影響人類大腦與行為。

醫學界早已知曉真菌可能引發危險的腦部感染。然而,研究人員如今也發現了一些引人關注——盡管有時具爭議性的線索,顯示這些微生物可能對人類產生其他神經系統影響。

這或許讓人聯想到美國串流平台HBO電視劇集《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中將人類變成喪屍的真菌。雖然有科學家認為真菌完全控制人體的想法並不可信,但他們正認真研究體內某些真菌是否可能促成阿茲海默症等腦部損傷疾病,或是腸道真菌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與心理健康

專家表示,這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問題遠多於答案。但這些可能性值得深入探究——不僅為了理解我們與體內微生物之間深層而復雜的關系,也為了探索提升健康的新途徑。

總體而言,人類相當擅長抵御真菌(我們溫暖的體溫通常不利於真菌生長)。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微生物學家馬修·奧爾姆(Matthew Olm)的研究,許多與人類共存的真菌可能對我們有益,或許能支持免疫系統或促進傷口愈合。他說:“我認為真菌絕對是健康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其他真菌可能引發感染,從足癬到鵝口瘡皆是如此。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真菌免疫學家麗貝卡·德拉蒙德(Rebecca Drummond)說明,這通常發生在我們接觸到環境中的有害真菌,或是與我們共存的真菌在特定條件下突然大量繁殖時。

真菌很少能突破肺部與腸道的保護屏障,以及大腦自身的防御牆——血腦屏障——加上專門消滅潛入真菌的免疫細胞,腦部感染極為罕見。但真菌腦部感染確實存在,且近數十年來病例數有所增加。

德拉蒙德教授指出,這主要因為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數增加,部分原因是全球愛滋病毒(HIV)的傳播,特別是在非洲地區,同時也因為癌症患者與器官移植接受者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情況日益增多。她表示:“我們使用的免疫調節藥物越多,這類真菌感染就會越常見。”


德拉蒙德解釋,有些感染大腦的真菌源自肺部,例如曲霉菌(Aspergillus)或隱球菌(Cryptococcus),這些真菌以孢子形式被吸入,若未受控制,可能發芽、生長並擴散。較少見的情況是,腸道常見的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失控增生,若一旦進入大腦便會分支生長並產生毒害神經的毒素。此外,隱球菌則可能形成腫瘤般的團塊。她說:“這顯然會造成巨大的損害。”

真菌腦部感染往往致命,曲霉菌感染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德拉蒙德教授指出,治療這些感染頗具挑戰:抗真菌藥物種類有限,且並非所有藥物都能穿越血腦屏障,消滅潛藏於腦部的真菌。此外,部分真菌甚至已對這些藥物產生抗藥性。

再者,幸存於真菌腦部感染的患者,常會遭受長期腦損傷。德拉蒙德就說,以愛滋病患者為例,若從隱球菌性腦膜炎(由隱球菌引發的腦部感染)中存活下來常會出現視力受損、記憶喪失和頭暈等症狀。

科學家早已了解真菌腦部感染的危險性。然而,近年來一些研究人員開始探索一個可能性:真菌進入大腦的頻率可能遠高於過往認知,甚至可能促成阿茲海默症等疾病中的神經細胞損失。

事實上,長期以來,科學家將阿茲海默症與腦部特定蛋白質的積聚聯系起來,但目前關於這些蛋白質究竟是病因還是症狀的爭論日益加劇。譬如,愛丁堡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理查德·拉特(Richard Lathe)就告訴BBC説,這些蛋白質實際上是對抗微生物入侵的防御機制,研究顯示它們具有抗感染的特性。

進一步支持微生物可能引發阿茲海默症的證據,來自於小老鼠實驗。科學家觀察到,在小老鼠免疫系統受損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進入了牠們的大腦。此外,在一項尚未經同行評審的預印本研究中,拉特教授及其同事檢查了健康人和阿茲海默症患者死後的腦切片,發現兩組腦中均含有大量細菌、病毒和真菌,但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中微生物數量更多。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