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辛頓歷史性首訪中國 再次警告:AI就像一只幼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7 月 26 號,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正式開幕。這一次,我們迎來了 AI 領域的重量級嘉賓,諾貝爾獎和圖靈獎得主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


這是辛頓首次踏足中國參加線下活動,對於 77 歲、身體欠佳的他來說實屬不易,也更能體現出他此次中國行的彌足珍貴。




圖 | AI 安全國際對話上海共識簽署現場,辛頓、姚期智等專家合影(來源:資料圖)

就在 WAIC 開幕前一天,辛頓剛參加了第四屆人工智能國際安全對話(International Dialogues on AI Safety,IDAIS)。

他與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姚期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斯圖爾特·拉塞爾(Stuart Russell),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周伯文教授等 20 余名專家聯名簽署發布了《AI 安全國際對話上海共識》。

今天,辛頓以一場“數字智能是否會取代生物智能”的演講為 WAIC 開幕。




首先,辛頓討論了兩種智能范式。

一種是受邏輯啟發的方法,也就是傳統人工智能(AI)。


這種方法的核心觀念是“人類智能的本質在於推理”。要實現推理,就需要建立一套符號表達式,再通過符號規則去操作它們。

而信奉這種方法的人認為,學習可以暫緩,首先要理解只是如何以符號表達的形式進行表示。



另一種方法,則是受生物學啟發的,也就是艾倫·圖靈(Alan Turing)和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所推崇的,智能的本質在於(腦細胞)網絡的學習

對人類而言,腦細胞是學習的關鍵;對計算機來說,就需要模擬。理解學習的機制最重要,而推理可以暫緩。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169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