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北京震蕩:反內卷、通縮與房地產三殺真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7月1日,北京召開高規格財經討論會,明確提出整治企業間低價無序競爭,試圖破解“內卷”困局。同日,官媒發表5000余字長文《深刻認識和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強調反內卷的重要性。然而,市場對這些政策的實效性表示懷疑,認為多為空洞口號。與此同時,7月21日摩根士丹利(大摩)閉門會議透露,中國上半年GDP表現超預期,但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政策刺激可能推遲至9-10月。下面將深入剖析內卷的資源壟斷本質、通縮與房地產市場的惡性循環,以及穩定幣在中美博弈中的新戰場,探討中國經濟的未來出路。


內卷的核心:資源與權力壟斷

內卷並非單純的低價競爭或過度競爭,而是資源與權力高度集中的結構性問題。當前,中國社會的優質資源被少數群體壟斷,普通人難以觸及,導致競爭日益白熱化,社會活力逐漸喪失。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新增資源(增量)掩蓋了分配不均的矛盾。然而,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增量減少,存量競爭加劇,資源分配的不平等暴露無遺。財經評論人付鵬指出,內卷的本質在於資源壟斷與權力集中,解決之道在於打破壟斷、重新分配資源,而非僅靠政策口號。


大摩閉門會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觀點。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當前面臨“存量博弈”的困境,企業為搶奪有限市場份額進行低價競爭,導致利潤下滑,進而傳導至居民收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尤其在電商等行業,價格戰雖短期惠及消費者,但長期損害企業盈利能力,拖累經濟活力。反內卷需從結構性改革入手,涉及財政制度、地方激勵機制及統計體系的全面調整,而非簡單的去產能。

經濟下行壓力:通縮與房地產雙重打擊

通縮的負反饋循環

2025年,中國經濟正面臨嚴重的通縮壓力。核心CPI在10月錄得-0.1%,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負值,顯示居民需求急劇收縮。PPI已連續三年通縮,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惡化。大摩預測,下半年經濟增速將從上半年的5.3%回落至三季度4.5%、四季度4.2%,全年維持4.8%。通縮的負反饋循環表現為:企業收入下降→降薪裁員→居民消費收縮→企業進一步壓縮成本,形成“死亡螺旋”。

上半年經濟超預期主要得益於出口韌性(搶關稅前發貨)及財政政策前置(如地方債置換、以舊換新補貼)。然而,這些動能屬於階段性因素,下半年將逐步退坡。出口方面,受美國30%關稅及對轉運商品的雙軌制關稅(最高40%)影響,出口增速預計從上半年的6%降至零增長,對GDP的貢獻轉負。財政方面,上半年用掉大部分地方債額度,下半年財政空間受限,刺激力度減弱,地方財政緊張及欠薪問題再度抬頭。


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

地產市場的持續下跌加劇了經濟困境。2025年二季度,新房成交量同比下降20%,二手房成交增速從一季度的30%收窄至6月的-5%。居民購房意願低迷,調查顯示僅3%受訪者計劃未來一年購房,而超過50%的二手房業主願意低於購房成本出售,反映出市場信心崩潰。二手房掛牌量創歷史新高,6月環比上升0.7%,進一步壓低房價,平均環比跌幅達1%/月。


地產政策支持力度不足。4月底政治局會議重申穩房地產的重要性,但缺乏新增政策。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聚焦“高質量發展”,強調創新與低碳,但未推出實質性刺激措施。大摩預測,除非房價連續數月加速下跌,否則下半年政策仍將處於真空期,房地產市場或需至2026年四季度才有望觸底回穩。房價下跌引發的負財富效應進一步抑制消費,例如杭州中產階級轉向低價商品或租賃奢侈品(如“25元租一天香奈兒包”),顯示消費降級趨勢。

政策困境:反內卷與刺激的兩難

7月1日財經討論會與官媒長文顯示,高層對反內卷的重視,但政策keyboard:政策效果有限,難以觸及問題根源。大摩閉門會預判,7月底政治局會議增量政策可能性低,刺激措施可能推遲至9-10月,規模有限(約1萬億人民幣),主要聚焦基建與新質生產力,消費端補貼(如生育補貼、以舊換新擴容)力度較小。反內卷需結構性改革,但當前政策多停留在表面,如同“不遵守勞動法卻要求企業增加假期”的空洞口號。

供給側改革的後遺症也加劇了內卷。2015-2016年改革形成上游行業寡頭壟斷,擠出民營資本,推高房價與股市泡沫,卻忽視了企業家老齡化與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如今,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也面臨產能過剩,顯示政策導向的局限性。

中美博弈新戰場:穩定幣的角逐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