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抗中第一線 台灣如何應對AI戰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卡羅昆茨(Carol Kuntz)博士近期發表報告《人工智能與戰爭》(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War)。 昆茨博士憑借三十多年在美國國防部工作經驗,以及擔任美國副總統國土安全顧問的豐富資歷,針對人工智能在軍事應用提出具體建議並探討國防部如何發揮負責任的領導作用。


在當前科技背景下,美國面臨連鎖難題是即使AI已廣泛應用,錯誤仍時有發生; 當引入戰爭領域,錯誤更易出現,後果更嚴重。 然而,美國國防部尚未建立有效預測工具來評估AI軍事應用的准確性與穩定性。 特別是在感測與射控網絡中,若無系統化工具協助評估,AI自主決策的風險難以控制。 面對中國崛起,AI部署的速度和精准性成為現實主義者的主張,但自由派和人道主義者則憂心此舉可能引發升級沖突及倫理問題。

美國傳統的軍力配置理念以快速部署、前線增援與盟友合作為核心,但此一戰略正面臨對手科技創新與軍力擴張的嚴峻挑戰,尤其中國在遠程精准武器及傳感能力的突破,使美國傳統前線部署戰略日益脆弱。 台灣若無AI支持的大型感測與射控網絡,美國將難以迅速有效反制來自中國的攻擊。 因此,美國急需建構具備一定自主性的AI整合型網絡,提升戰略嚇阻能力。


然而,AI算法盡管功能強大卻也充滿脆弱性。 訓練數據的漂移與數據投毒問題、生成式AI與強化學習的透明度與准確性問題,以及用戶自動化偏誤與回饋循環偏誤,都可能嚴重影響AI軍事應用的可靠性。 在烏克蘭戰場已可看到小型無人機經過AI技術改造後,雖然取得戰術成果,卻也凸顯敵方幹擾風險與反制的復雜性。 因此,軍事領域亟需發展能實時分析與預測AI效能的工具,提供部隊指揮官明確決策依據。




海軍陸戰隊作的20毫米機炮悍馬車,我國軍方未來將研究結合AI,增加反制無人機的選項。 (資料照)


台灣處於中國軍事威脅第一線,AI軍事化趨勢對國防安全影響極大。 台灣須積極發展自身的AI軍事應用戰略,包括建立完整的感測與射控網絡、強化信息安全與反幹擾能力,並培育軍事與科技跨領域人才。 同時,台灣應主動與美國及其他盟友合作,參與國際AI軍事應用標准與倫理規范制訂,確保AI軍事科技的運用兼具效能與倫理。 在政策上慎重推動國防AI化,建立具高准確性與穩定性的分析工具及預測模型,以降低戰場AI誤判與道德風險。 同時加強國內AI技術自主研發能力,降低對國外科技的依賴性,避免潛在風險。 此外,社會應有更多關注與參與,確保政府在AI軍事應用的透明度與負責任態度,防止科技應用失控。 面對AI時代的軍事挑戰,台灣必須采取積極態度,善用科技優勢,制定明確而務實的政策方針以確保國家安全。



美國與盟國已測試搭載AI的無人機,以縮短敵軍目標識別時間。 (資料照,取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懼.教.唐.思] 2025-07-18 11:21
    我靠,就憑圖片上的這挺機槍?大陸一次出動的無人機可以達到20萬架,怎麼防?大陸的無人機產量是全世界第一,還沒開足產能,如果開足了是個什麼數字?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3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