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宇宙剛剛好適合生命 巧合還是另有深意?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們仰望宇宙,知道它能夠孕育生命,否則我們根本不會在這裡思考這個問題。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正是一個廣受爭議的哲學概念的核心,這就是所謂“人擇原理”。乍一聽,這句話像是套話,甚至有點廢話,但它的含義遠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要理解這個問題,得從“微調難題”講起。科學家發現,我們所處的宇宙,仿佛被精准調校過,剛剛好適合生命存在。從中子質量到引力強度,一些基本物理常數的數值必須極其精確,稍有偏差,生命就無從談起。

“有些常數,只要略微增大,原子結構就會全面崩潰。”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的Luke Barnes解釋說。


於是,“人擇原理”最初就是為了試圖解釋這一看似不可能的完美狀態。它的核心思想其實很直接:宇宙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如果它不是這樣,我們根本不可能存在來觀察它。

這一原理有兩種主要版本,都由宇宙學家兼數學家John Barrow和Frank Tipler在1986年出版的一本書中詳細闡述。較溫和的版本認為,既然我們活著,宇宙的物理常數,至少在我們這片角落、在這一時刻,必然落在了允許生命誕生的范圍內。這個說法強調的是“事實”。

而更激進的版本則進一步聲稱,物理常數之所以正好落在這個范圍,是因為它們必須這樣,才能使生命存在。這其中的“必須”暗示了一個強烈的觀點:宇宙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孕育生命。

如果說溫和版本的邏輯是“我聽見樹倒聲,說明我處在有樹的森林裡”,那麼強版本就像是在說:“一棵樹倒了,因此這顆星球注定要長滿森林。”

如今,對許多科學家而言,溫和版人擇原理的價值在於提醒我們,觀測結果可能存在偏差,尤其是在宇宙不是處處相同的前提下。“如果宇宙在不同區域存在差異,那我們自然會出現在一個適合生命的區域。”馬裡蘭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Sean Carroll這樣說。


至於那個“強版本”,雖然在學界更具爭議性,但也並非全無擁躉。Luke Barnes就是其一。他正在研究多重宇宙的各種模型,並把強人擇原理當作一種思維工具。這個原理意味著,在多重宇宙中,至少有一個宇宙必然適合生命誕生。換句話說,哪一個多重宇宙模型更有可能出現“適合生命的宇宙”,這個模型的可信度就越高。

“如果一個模型顯示這個概率是100%,那它就很靠譜;如果是50%,那也還不錯;但如果概率低到‘億億分之一’,那基本可以打入冷宮。”Barnes笑著說。


不過話說回來,大多數物理學家還是對“強人擇原理”敬而遠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Elliott Sober指出,它的前提是宇宙具有完全的決定性,生命注定要出現,這就過於武斷了。“哪怕生命出現的概率極低,它也還是可能發生;而我們今天所做的觀測,結果也不會因此而不同。”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強人擇原理”確實表面上為“微調難題”提供了一個答案,但這個答案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太可信。而“弱人擇原理”雖然無法解釋為什麼這些常數剛好合適,卻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

就原則本身而言,它仍然是一塊滑不溜手的肥皂,你越想抓住它,它越讓人難以琢磨。



(示意圖)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