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北大学者胡泳谈长照护母亲 强调学习与死亡共存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北京大学教授胡泳过去因其照顾罹患重度阿兹海默症母亲的文章,使长照议题受到中国民间热议。他今天在一场讲座上表示,照护不是让“秩序恢复”,是让人从中与死亡、失能共同生活;他并呼吁全面改造中国基础设施因应老年人需求。

题为“将死亡带回生活”的展览日前在北京798艺术区的MACA艺术中心登场,并在今天举办讲座,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长沙市“蝴蝶之家儿童舒缓护理中心”理事长符晓莉发表演讲。


这场讲座约有50多名民众参加,并有民众带着父母亲一起来听这场与死亡议题相关的讲座,促进与家人之间的讨论。

胡泳过去有3年的时间照顾患有重度阿兹海默症母亲,在这当中开始关注照护及生死教育议题。去年4月,关于他照顾母亲的相关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共鸣,也带动中国民间对长照议题的讨论。

胡泳今天在演讲中表示,从父母的事件中体验到死亡,也感受到悲伤、哀悼的情绪,并认为哀悼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家人的离世或许是每个人的“死亡练习”。


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有“技术性照顾幻想”,即倾向把照护任务交给AI和设备,避免“脆弱身体”的干扰,将死亡和失能从公共生活中剥离。但照护这件事不是让“秩序恢复”,而是让人从中与无法掌控的死亡、失能、哀悼共同生活。

有民众表示,自己也是在照顾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家人,向胡泳提问如何更好地面对。胡泳回应,除了多休息及透过书籍、电影寻找心理支柱外,也可以多使用社区的“喘息服务”,或与有相同经历的人交流。


他提到,现在有患者家属联谊会等相关的微信群组,在群里会有很多人提问,彼此会互相建议及提供协助。

胡泳也提到,因为一些限制,相关议题没有变成具体的制度安排与公众支持,中国是高龄化社会,应重视“照顾基础设施”。如未来老年人数增加,机场需要针对老年人做全面改造,包括多设立平移的手扶梯、增加扶手,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应围绕老年人重新改造。

符晓莉则介绍重症儿童家庭得面临经济窘迫、无专业照护机构、精神情绪压力等问题,而其机构提供儿童舒缓照护,15年来照顾了200多名重症儿童。她说。与安宁疗护的差别主要在于,舒缓照护是提供给病情危重但非临终期人群,提供更有计划、全方位的陪伴式照护。

“将死亡带回生活”展览期间为6月28日至8月17日。该展览聚焦死亡议题,汇聚艺术界、人类学界等21位创作者的作品,呈现个体生命经验与社会、文化及公共领域中死亡议题之间的关联。由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发起,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景军担任学术指导,周雯静与岳明月担任策展人。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57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