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工作人員已經很努力了,為何還會發生"乘客砸窗"?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乘客付費購買乘車服務,首先是服務對象,而不是管理對象。如果從這一角度出發,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判斷和措施


列車長時間滯留,車內高溫悶熱,男子砸窗通風……連日來,K1373次客車滯留東孝站一事,持續引發熱議。

對此,廣鐵長沙客運段7月5日發布情況說明,講述了事發時車站僅有3名行車工作人員當班,以及給乘客分發礦泉水,將各車廂乘務間、廁所、洗臉間、車廂內80余個能夠開窗通氣的氣窗全部打開等措施。同時表示,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


這一情況說明,基本上呈現了當時的現場情況,以及“砸窗”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和整個處理過程。透過情況說明,我們可以感受到,在有限的人力下,當時列車工作人員已經做了相當多的工作。



不過,此事之所以引發爭議的關鍵點就在於,車內環境到底悶熱到什麼程度,才算達到了緊急情況?

雖然環境是客觀的,但是人們對悶熱環境的感受是主觀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生理感受,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耐熱能力比較弱。所以,到底什麼是緊急情況的臨界點,很難有統一的、明確的標准,這就依賴現場工作人員去做主觀判斷。


從情況說明中可以看到,有一位50多歲女性已經出現了頭暈症狀;現場視頻也顯示,乘客們滿頭大汗,工作人員的後背也基本汗濕;再加上長時間的等待……這些或許就是為什麼有乘客“敢於”做出砸窗舉動的誘因。

當然,破窗並不是唯一的,或者說最後的措施了。比如,車門還未開啟。按理說,從緊急程度來判斷,也應該先是打開車門通風後,如果乘客們還是感到不適,最後才是進行破窗處理。

或許,更合理的處理方式是,列車工作人員在廣泛詢問乘客的感受之後,商議決定打開車門通風,降低車內的悶熱程度,想必也能夠得到乘客的理解。當然,工作人員之所以對打開車門或破窗持謹慎態度,是因為這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有些旅客可能擅自下車造成其他安全事故。


這並非隨意揣測,情況說明便指出,客車滯留線路兩側無站台、車門離地面高度超1.5米、事發時為夜晚、車外無照明、開啟車門可能存在旅客下車摔傷人身安全風險。當兩種風險發生沖突,列車工作人員最終還是選擇了保守一點的方案。

這件事情反映出,應急的場景往往是復雜的,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因此,需要工作人員更加靈活地掌握,結合實際情況和應急對象的需求,做出更加科學的判斷。

從結果來看,這次事故並未造成人員傷亡,最大的損失可能就是那塊玻璃,但留下的啟示價值並不小。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可能需要轉變工作思路:從管理思維轉向服務思維。

乘客付費購買乘車服務,首先是服務對象,而不是管理對象。他們的感受和意見,應該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如果從這一角度出發,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判斷和措施。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