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比全大陸早衰21年,這座超大城市准備好了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據《城市進化論》報道,近日,上海37.6%的常住人口、約577.62萬人年滿60歲,再次引發社會對老齡化的關注。但其實,上海於197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早了21年。而且,“三人行,有一老”,更是這座超大城市長達8年多的現實。


2017年,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33.2%,站在了1/3的關口。此後,占比持續走高,直至最新公布的截至2024年底的數據。

上海“老”,並不是一件讓人特別驚訝的事。我們討論上海的意義在於,要直面“老”的城市,不止上海


2023年底的數據顯示,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21.1%,達到中度或重度老齡化的省份已有19個。

所以,與其驚訝上海“老”得比肩日本,不如看看這些年這座城市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都做過哪些工作。

一、一個格局

“老”得早,上海為養老的鋪墊則更早。

出版於2017年的《大城養老:上海的實踐樣本》書中曾梳理,早在20世紀80年代起,上海就全面啟動了公辦養老機構建設;

1992年,首次將送餐、定期送醫上門等為老服務項目,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

之後,更是連續20年,將“新增養老床位”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

2001年,上海在全國最早出現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

2004年開始,又在全國率先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到2005年,上海定下了養老公共服務投放的路徑和養老公共資源配置的比重——90%為居家養老,7%為社區養老,3%為機構養老。




比全大陸早衰21年!這座超大城市准備好了嗎?(藍孝威攝)

這一格局濃縮為“9073”,幾個數字也成為後來全國養老體系的基礎框架。

快速的老齡化,讓上海不敢懈怠,從政策文件的推出頻率可見一斑。

《城市進化論》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民政局的官網上查找發現,自2004年起,過去21年間,包括12份已失效的,上海共發布有72份與養老相關的政策文件(注:不完全統計)。


可以看到“十四五”之前,上海搭建好了養老服務體系的“四梁八柱”,制定了包括《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2016年)《上海市養老機構條例》(2014年)《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2020年)在內的三部地方性法規條例。

“十四五”的系列規劃,也給“養老服務發展”“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等細分領域留足一席之地。

其中,分析了階段性的瓶頸問題:

比如,養老服務供給總量增長與結構性矛盾並存,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的專業性有待進一步提升,持續運營的財力保障機制有待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的活力尚未充分激發,等等。

又規劃了階段性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比如,到2025年,上海的養老服務制度整體要“成熟定型”及“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同時,高水平的養老服務發展體系不斷健全,高品質的養老服務產品充分發展,高質量的養老行業管理全面覆蓋,多層次的養老服務供給梯度更加合理。

上海的理念中,養老服務的“增量”“增能”“增效”,需要同時實現。

二、一張床

新增“一張床”、從硬體出發,是很多城市打造養老公共服務的第一個焦點,也是最有建設成果顯示度的一個環節。
1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