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黃河變清了,沙漠積水了,駱駝在游泳逃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牆內自媒體海中青木文章:在中國有一個流傳千年的說法,叫黃河清,聖人出。


明初,《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就寫過詩詞:

“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塵濁想應淘汰盡,黃河萬裡一時清”,這首詩和黃河清聖人出就是一個意思。


清朝雍正四年,黃河水突然變清,持續了好幾年時間,被舉國上下視為祥瑞,雍正還親筆寫下了2000多字的《河清頌》。

古代異常重視黃河變清,是因為黃河變清代表那幾年黃河上游降雨量增大,全國上下的農業產量也必然增大,在農業社會這就代表著人民的生活變好,所以當然是祥瑞。

至於黃河清聖人出這句話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鄭錫在《日中有王子賦》中所寫的傳世名句

“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黃河變清了,大海平靜了,就會天下太平,五谷豐登。

唐朝鄭錫為什麼能寫出這樣的句子?

因為唐朝之後黃河一直是黃的,特別渾濁,而以前不是這樣的。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以前並不黃,也不叫黃河

中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對黃河的稱謂是“河”。

《山海經》中對黃河的的稱謂是“河水”。

《水經注》中對黃河的的稱謂是“上河”。

《漢書·西域傳》對黃河的的稱謂是“中國河”。

《尚書》對黃河的的稱謂是“九河”。


《史記》對黃河的的稱謂是“大河”。

反正,沒有一個叫黃河的,以前的黃河水也異常清澈,否則不可能孕育中華民族。

但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黃河水開始慢慢變得渾濁。

《左傳·襄公八年》中寫過這樣的句子,“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意思是人的壽命很短,等黃河變清是不可能了。

這句話說明在戰國時期,黃河就已經不再清澈了。

但也沒被稱為黃河,因為那時候的黃河並不是很黃。


漢朝初年,史書中首次出現了“濁河”這樣的字眼,這是“河”、“上河”、“九河”、“中國河”徹底變渾濁的標志。

東漢時期,班固寫的《漢書·地理志》中詳細描述了當時黃河的渾濁,書中也首次出現了黃河二字。

唐之後,黃河成為了黃河的固定稱謂,流傳至今。

但習慣了數千年清澈黃河的人們,依然在盼望突然變黃的黃河能在某一天突然變清。

於是,唐朝的鄭錫留下了“河清海晏,時和歲豐”這樣的名句,而黃河清聖人出這樣的諺語也在民眾中口口相傳。

但是黃河,這一黃就是1000多年,始終一碗水半碗沙,中間只有極少時間能變清,幾乎所有時間河水都是黃色的。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

很簡單,中國大陸的氣溫變低了,降雨減少了,黃河流域的植被無法生存,導致水土流失急劇增加,中間氣溫反彈的時間寥寥無幾。



但如今黃河再次變清了,而且是極其清澈那種,甚至連沙漠都開始積水了。
1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