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超級地球"在銀河系中或普遍存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所謂“超級地球”是指質量大於地球、但小於海王星的太陽系外行星。在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超級地球”在銀河系中普遍存在,比人們認為的還多。


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CfA)在日前發布的新聞稿中指出,由多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質量約為地球兩倍的系外行星,該行星與其母恒星的距離比土星和太陽之間的距離還遠。

這項研究的主要報告撰寫人、CfA天體物理學家臧偉成(Weicheng Zang,音譯)說:“我們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它比我們的星球(指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而之前在這個地方只發現過質量比地球大數千倍或數百倍的行星。”


這顆“超級地球”的發現是一項比較大的研究的一部分,所以顯得更有意義。借由量測許多行星相對於其母恒星的質量,該團隊發現了有關銀河系內行星數量的新信息。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系利用微透鏡(microlensing)效應發現了這顆被命名為OGLE-2016-BLG-0007的系外行星。所謂微透鏡效應就是遙遠天體發出的光被行星等中間天體放大的效應。使用該效應在尋找距離母恒星較遠的行星時特別有效。

這項研究的另一名報告撰寫人、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天文學教授波格(Richard Pogge)在該校發布的新聞稿中表示,要找到有微透鏡效應的恒星很難,要找到帶有行星而且有微透鏡效應的恒星是難上加難。“我們必須觀察數億顆恒星才能找到100顆這樣的恒星。”

這些觀測結果使研究團隊將系外行星分為兩類,一類由超級地球和類似海王星的行星組成,另一類由木星或土星等氣態巨行星組成。這項發現為行星系統科學打開了新的大門——更好地了解系外行星的分布可以獲悉有關它們形成和演化過程的新見解。


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像OGLE-2016-BLG-0007這樣的“超級地球”在其它恒星系統的外圍區域也很常見。

該研究的另一名報告撰寫人、史密松天體物理台(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的研究人員珍妮弗‧葉(Jennifer Yee)說,這項對行星數量的測量——從比地球稍大的行星一直到木星大小及更大的行星,都表明銀河系中存在著大量行星,尤其是“超級地球”。


研究人員希望能確定“超級地球”的數量以及海王星大小行星的數量。該研究表明,“超級地球”的數量至少與海王星大小的行星一樣多。

上述研究成果於4月24日發表在《自然》(Science)期刊上。



有研究發現,“超級地球”在宇宙中可能很普遍。此為藝術家繪制的“超級地球”示意圖,與本文無關。(NASA Ames/JPL-Caltech/Tim Pyle)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