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五一特辑:为什么地铁上的辱骂与保洁休息室是同一件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从垃圾站下班之后,老刀回家洗了个澡,换了衣服。白色衬衫和褐色裤子,这是他唯一一套体面衣服,衬衫袖口磨了边,他把袖子卷到胳膊肘……他在垃圾站上班,没必要穿得体面,偶尔参加谁家小孩的婚礼,才拿出来穿在身上。这一次他不想脏兮兮地见陌生人。他在垃圾站连续工作了五小时,很担心身上会有味道。


——《北京折叠》

郝景芳写于2012年的短片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是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第二部获得雨果奖的中文作品。小说里,未来的北京被分成三个互不相通的空间,分别居住着统治阶级、中产阶级,和底层劳动者。三个空间的人轮流醒来,互不干扰彼此的生活。小说的主角老刀是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蜗居在昏暗的地下胶囊,仅能在深夜的十二小时苏醒,用布满裂痕的双手分拣着整座城市的残渣。而现实中的劳动者们,则以更隐晦的方式经历着与老刀相似的“折叠”。


北京的晚班地铁,一名农民工正常地坐在座位上,却因衣服沾有粉尘遭到邻座男子无端地辱骂;在许多公共场所,清洁员们往往没有固定的休息区域,只能在杂乱的工具间、洗手间里的一格,或漆黑楼梯间用餐与休憩;而在一些标榜“高端”的商场,外卖员因“形象不好”的理由被禁止入内,即便作为消费者短暂停留,身着工作服的骑手仍会遭到劝离。

在这些场景中,本应属于所有人的公共空间在无声中设立了“体面”的门槛,悄悄评判着“谁有使用公共空间的权利”。现实中的种种案例告诉我们,有些折叠并不需要机械装置,偏见本身便是最锋利的裁纸刀。

ONE 隐形的双手




摘自小红书 小猪的人间日记

之所以将地铁上被“嫌弃”的农民工、“不配”拥有休息室的保洁阿姨写在一起,是因为我们发现他们所面临的并非是个体的歧视或偏见,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漠视和敌意。对于北京地铁上劳动者遭到歧视的事件,我们当然可以指责歧视劳动者的个人缺乏同理心或刻薄冷漠,但保洁阿姨休息室的缺乏告诉我们,即使没有个体对个体的歧视与偏见,我们的劳动者们依然面临着结构性的困境,即“不被看到”。


“不被看到”很多时候并非是明晃晃的敌意,不会以肉体攻击或语言羞辱这样激烈的方式展开,但会像一根小刺,扎在劳动者勤劳的双手中。在一项关于清洁工的访谈中,许多清洁工提到,"在你工作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你身边经过,就好像你是隐形的一样”。这样的无视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或许也是体力劳动者们习以为常的,但这并不是一个人所应当过的有尊严的生活。我们希望被当作平等的个人,没有人希望蜗居在厕所隔间进食。我们希望工作成果被尊重,没有人希望刚刚完成的工作变为一团乱麻。我们在工作中得到肯定,没有人希望在完成一切后被无视存在。

但这些希望没有达成,本质上而言,这其实是一种对于劳动者全然的异化。在工作岗位中,ta们不再被视为是有灵魂、有情感的个人生命,而被纯粹地当作了清洁工具或运输方式。因此我们不需要向他们问好,不需要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系统也无需考虑ta们的休息与尊严,留在ta们生命中的,唯有工作。

TWO 偏见的眼神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05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