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短短1年炎症變癌症 4種炎症不能拖 小心癌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去年還是腸炎,短短一年時間,直轉成癌,李阿姨是怎麼也沒想到,癌症會這麼快發生在自己身上。


其實很早以前,她的腸胃就不太好,不是胃疼,就是便秘。經常要吃藥才能緩解,也是去年開始症狀變得越來越明顯,才著急去醫院檢查,當時檢查說是腸炎,雖然不用住院,但醫生提醒要重視這個病。

但後來症狀平穩之後,她就以為自己好了,誰知道才不過一年,便秘腹痛等症狀接踵而來,然而這次檢查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原來化驗結果發現她的腸道裡有個腫塊,後確診是腸癌。


而且因為發現的比較晚,病情進入危急關頭,已經不是小手術能解決的問題了,病床上李阿姨整日唉聲歎氣:如果當初重視一點,是不是可以早點預防,也不會.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現實中很多人像李阿姨一樣,習慣小看炎症,殊不知正是這些小炎症,給癌症埋下了伏筆。

一、研究發現,長期炎症或是癌症的“得力助手”

其實身體出現炎症反應可能不是什麼“壞事”,大家應該都經歷過扭傷的情況,一般患處會很快出現淤青,其實這也是一種炎症信號,然後白細胞和蛋白質大軍就會被吸引過來對患處進行修復。



同樣的,在應對外來病毒入侵時,白細胞也是迅速下場幹預,但這裡有個問題,外來物種不一定都是有害的,但白細胞並不會對此甄別,相反哪裡有異物,它就去消除,於是我們的身體炎症反應越來越多,逐漸出現慢性炎症。


但千萬別輕視慢性炎症,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生王伯軍指出慢性炎症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大,長期的炎症反應會給DNA造成損傷,進而增加癌症風險,常見的結腸癌、肺癌、胃癌、甚至食道癌和乳腺癌等。

今年,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布萊根癌症中心就曾發布過一篇關於炎症與癌症之間存在的關聯文章,指出炎症就是免疫細胞在應對外來感染、損傷以及刺激做出的應對反應,這是一個復雜的免疫過程。

研究員Nilay Sethi認為如果炎症無法及時停止,一直持續就會形成慢性炎症,一旦細胞修復過程中出現異常細胞或者攜帶有受損DNA的細胞不斷分裂出去,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在此之前,《自然·遺傳學》期刊上也曾發表過一篇研究,更是找到了炎症與癌症關系的直接證據,研究員通過人為誘導炎症,發現小鼠帶有的TP53突變基因數量出現暴增,而TP53突變基因在很多腫瘤類型中都有出現,雖然人體可以在炎症反應下,通過免疫系統檢測並處理這些突變細胞,但長期的炎症反而會火上澆油,加速癌症的發生。

對此德國病理學之父魯道夫·維爾肖曾指出,癌症可以被視為“無法愈合的炎症傷口”。這一觀點也進一步揭示了炎症與癌症之間的密切關系,即慢性炎症可能是癌症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

二、醫生提醒:出現這4種炎症要特別警惕!

“炎症”比起“癌症”,確實聽起來沒有那麼大危害性,但正因如此,很多人對於炎症的不重視,也加劇了癌症發展風險,雖然不是所有炎症都會走向癌症,但可以以下4種炎症需要警惕:

1、萎縮性胃炎

清華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生李昕權指出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甚至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威脅,而慢性萎縮性胃炎也是誘發胃癌的常見危險因素,一旦查出萎縮性胃炎一定要警惕胃癌風險。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