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新加坡: 李顯揚:我父親創建了新加坡 不會喜歡它現在的樣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周六,新加坡將舉行大選。4月30日,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次子李顯揚在《紐約時報》發表客座文章《我父親創建了新加坡,他不會喜歡它現在的樣子》。李顯揚認為新加坡執政黨已失去了初心,統治精英脫離現實,新加坡曾引以為豪的高效廉潔形象岌岌可危。




李顯揚在《紐約時報》發表客座文章截圖。


以下為鳳凰網“天下事”編譯:

我的父親李光耀是新加坡的締造者。在擔任總理期間,他以強硬的統治帶領國家度過了建國後的最初31年,開創了一種被一些人稱為“仁慈專制”(benevolent autocracy)的政體。

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壟斷了政治權力,剝奪了人民的一些基本自由。在我父親的領導下,該黨也致力於確保共同繁榮、廉潔政府以及可負擔住房等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新加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一片穩定、繁榮和高效的綠洲。

如今,這種光彩正在逐漸褪色。

自1959年以來一直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如今已不再履行對人民的義務。與此同時,新加坡近年來出台了壓迫性的法律,變得越來越專制。新加坡仍然專制,但已不再是我父親所設想的那個仁慈的國家。

本周六,許多新加坡人參加國會選舉投票時,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如今,許多人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主要惠及富人、執政黨成員及其親信的國家。

我崇敬父親,一直想相信他的理念。但就連我也意識到,“仁慈專制”不過是神話。新加坡人需要也應該擁有更加開放、更負責任的政府,擁有真正多黨民主、有強大反對派的政府。


一次簡單的家庭糾紛讓我意識到了這一點。

我的父親直到2015年去世前一直頗具影響力,在他的政治生涯和退休期間,他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住在我們家的老房子裡。他關注的是新加坡和人民的福祉,而不是自我膨脹,並曾說過,他希望在去世後將這棟房子拆除。

我和姐姐都想實現這個願望。這導致我們與哥哥李顯龍產生了矛盾。李顯龍擔任總理長達20年,直到去年才卸任,至今仍是一位權勢顯赫的人物。這棟房子對他和執政黨都具有象征性的政治意義。它至今仍屹立不倒,這違背了我父親的意願。


這場爭執本應只限定在家庭范圍內。結果,我和妻子、兒子卻面臨著法律報復。2022年,由於擔心被捕,我和妻子離開新加坡前往英國,我們在那裡獲得了庇護,至今仍生活在英國

我父親是新加坡爭取國家獨立過程中塑造出來的一代人。他認為,新加坡在1963年脫離英國實現完全獨立、兩年後又與馬來西亞痛苦分離,以及新加坡在冷戰時期作為一個多種族、資源匱乏的小型城市國家嶄露頭角之後,國家需要一種強有力的治理方式。

他以高標准要求官員,不達標者免職。他廣泛接觸新加坡民眾,傾聽他們的心聲,隨時根據情況變化調整自己的做法。

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現在的統治精英已經脫離了現實,新加坡引以為豪的高效廉潔治理的聲譽正岌岌可危。

新加坡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聲稱,其部長的薪酬位居全球最高之列,有助於防止官員腐敗,確保政府治理質量一流。新加坡在腐敗認知指數方面仍然表現良好,但認知滯後於現實。近年來,一系列丑聞牽涉到政府部長、執政黨政客以及有影響力的國有企業。

《經濟學人》於2023年發布了受裙帶資本主義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指數,新加坡位列第四。多起案例表明,由於新加坡精心打造的廉潔形象,它已成為尋求洗錢、逃避國際制裁或以其他方式逃避金融審查之人的首選目的地。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