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为何催婚政策戳不中年轻人的心?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如今家庭的功能和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把家庭的存续视为全部的任务,而是越来越重视婚姻和生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了。


2025年4月25日,民政部官方网站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民政统计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的对数为181万,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而离婚登记则达到了63万对,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与2024年第一季度的196.9万对结婚登记和57.3万对离婚登记相比,今年一季度的结婚登记减少了15.9万对,离婚登记则增加了5.7万对。


登记结婚数据逐渐走低,各级政府的催生(婚)政策越发密集。由多个层级的政府分散地决定出台的促进生育政策,人们通常将它们统称为催生政策。

继这些催生政策之后,各地的催婚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年轻人在想什么呢?为什么许多人仍不买账呢?

从“催生”走到“催婚”是必然的

在一定程度上,催婚政策可以看作催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从催生到催婚,是很自然的一个发展,因为在中国,通常情况下,结婚组成家庭是生育子女的前提。既然开始催生了,也就很难避免再向前走到催婚这一步。

更直接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目前的催生政策,大部分都着眼于催生“二孩”或“三孩”(见表1),但是实际上,有不少结婚的夫妇,“一孩”也不愿意生,对于这些人,出台催生政策也不大可能生二孩、三孩。

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的资料显示,自先后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面两孩政策、三孩政策以来,我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已经提升到了55%以上。


因此要想催生出更多的孩子,首先要稳住一孩生育这个“基本盘”,即先得保证一孩家庭的数量有所增长或不下降,而一孩家庭数量的增长的前提是有更多人愿意结婚组建家庭。

在这个意义上,从催生走到催婚,或许是一种必然。

表1:2021年以来若干地方政府出台的催生政策




注一:本表只是一个不完全统计,而且各地出台的催生政策并不仅限于现金形式发放的生育奖励和育儿补贴,一般都还会在孕期服务、产假、孩子入托入学优待、妇女就业保障等方面规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的还附带了购房补贴政策。

注二:按月或按年发放育儿补贴的,除了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补贴到孩子六周岁之外,均只补贴到三周岁。

目前,已经出台催婚政策的地方政府相对来说还比较少(有些是作为催生政策组合的一项政策形式出现的),下面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见表2)。

表2:若干地方政府出台的催婚政策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