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行星繞恒星邊飛邊解體 科學家驚心動魄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小型岩質行星,它的軌道非常接近其主恒星,尤其令人驚心動魄的是,其表面正在被恒星熱量蒸發解體,尾隨其後的是一條長達約560萬英裡(900萬公裡)的彗星般礦物塵尾。


據路透社報道,自1990年代以來,已經在我們太陽系之外發現約5,800顆位行星,即系外行星。在這些行星中,只有四顆在軌道上被觀測到正在解體,這顆行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四顆行星中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因此為科學家提供了難得機會來了解此類注定要毀滅的行星。

研究人員觀測到這顆名為BD+05 4868 Ab的行星每次繞恒星運行時,釋放出大約相當於珠穆朗瑪峰質量的物質,而行星拖曳的塵埃尾巴繞恒星長達900萬公裡。


解體失控

這顆行星大小估計介於我們太陽系最內側、最小的行星水星與地球的月球之間。它位於距離地球約140光年的天馬座中。

其母恒星是一種顆橙矮星,溫度較低且亮度較暗,質量和直徑約為太陽的70%,亮度則只有太陽的20%左右。這顆行星每30.5小時繞著這顆恒星運行一次,彼此之間的距離只有水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1/20左右。

由於與其恒星距離近,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估計接近3,000華氏度(約1,600攝氏度)。因此,這顆行星表面可能已經成為岩漿——熔岩。

麻省理工學院卡夫利天體物理與太空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首席作者馬克‧霍恩(Marc Hon)表示,“我們預計這顆行星在未來大約一百萬年內會解體成塵埃。”

“在宇宙時間尺度上,這是極其迅速的。解體是一個失控的過程。隨著行星上更多的物質變成塵埃,解體過程會變得更快。”霍恩說,“從數據來看,這顆行星的軌道並未明顯衰退。”

一旦進入太空,蒸發的物質會冷卻,形成從行星流出的礦物塵埃。霍恩表示,“我們知道尾巴中的塵埃顆粒大小介於大型煙灰顆粒和細沙顆粒之間。我們尚不清楚尾巴的礦物成分。”


為岩石系外行星組成提供線索

這顆行星是通過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研究人員使用“凌日法”(過境法)觀察到,每當BD+05 4868 Ab經過母恒星前方時,恒星亮度下降。

至於說這顆行星目前的近地軌道是如何形成的尚不清楚。霍恩說,“有可能這顆行星最初形成於更遠的地方,並在外部天體的影響下改變了其原始軌道,導致它被送往更靠近恒星的地方。”

這可能是由另一顆行星或其它天體的引力影響所造成的。


研究人員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利用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進行進一步觀測,以研究尾部物質的成分,這有望為岩石系外行星組成提供有關線索。

在其它太陽系中尋找生命的重點是圍繞“宜居帶”恒星運行的岩石系外行星。這個距離使行星表面液態水的存在成為可能,而液態水是生命的關鍵成分。

“尾部預計將包含從解體行星的表面或內部蒸發出的礦物質。因此,這可能是地殼、地幔甚至是行星的核心。了解行星的內部結構是極具挑戰性的,即使是我們太陽系內的行星也很難做到這一點。但BD+05 4868 Ab將使我們能夠直接測量位於我們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礦物成分。”霍恩說。

“這無疑是系外行星地質學的一個特殊機會,讓我們理解超越我們太陽系的岩石世界多樣性和潛在宜居性。”



(圖翻拍自MIT News)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