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35歲腦幹出血程序員:熬夜加班最後給醫院打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生病前,35歲的吳海城(化名)從沒將死亡與自己聯系在一起。他無基礎疾病,每年體檢報告上各項指標均正常。


他沒意識到,作為工齡8年的程序員,長期凌晨兩點睡七點起的作息,是在透支生命。哪怕出現手腳發麻的症狀,他仍相信是頸椎病作祟,他自動無視尋醫網頁上的“腦出血”三字,直到嘔吐感難以抑制,才匆匆前往醫院。他被診斷出腦幹出血,在ICU昏迷15天。醒來後,他的肌肉萎縮,意識無法控制身體、共濟失調、眼睛出現重影。

在不少人的印象裡,腦出血多發群體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吳海城組建的“腦卒中康復重生聯盟”64名病友群裡,年齡大多在20歲至40歲,最小的只有9歲。


因心態良好外加科學醫療,經過康復訓練與家人的精心照顧,吳海城如今已恢復至七成。他走路看起來與常人無異,能順暢地與人交談。細微處卻將他是一名病人的事實出賣,脖子下方有一處疤痕,是氣切插管留下的痕跡。說話時有些大舌頭。他試著用左手拿起手機,手機在指尖“撲騰”幾下又滑落下去。他心裡明白,完全康復已成奢望,若再次出血,或許性命難保。

考慮到身體狀況,吳海城放棄了重返崗位的想法,轉而嘗試做自媒體。他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讓更多年輕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給病友們帶來希望,讓社會更加關注腦出血疾病。



吳海城只能用雙手舉起水杯。圖/九派新聞黃巧文

【1】潛藏的危機

2024年8月1日,連續加班後的吳海城被診斷出腦幹出血5ml(延髓位置),即使醫生告知有生命危險,他依然沒將死亡聯想到自己身上。


過去一年半,他凌晨兩點睡,七點起,自信於體檢報告上各項正常的指標,卻忽視長期熬夜與精神壓力下,身體內潛藏的危機。

他被醫護人員按到搶救室病床上,醫生直白地告訴他,如果病情嚴重,可能要開刀,說不定下一秒人就陷入昏迷,還可能會死亡。

吳海城一時消化不了這番話,人好端端的,怎麼會死?他簽了一堆檢查單,復查CT結果顯示,出血量未增多,6天後便出院。然而,他在杭州一家康復醫院裡再次腦幹出血,轉到上海一家醫院康復科,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半個肺已經感染。經專家會診,建議轉ICU治療。


被推往ICU的電梯裡,康復科的醫生問他,進ICU害怕嗎?他平靜地答,不怕。醫生還說“好樣的”,向他豎大拇指。

進入ICU後,醫護人員在吳海城臉上蓋一張無菌布,進行深靜脈穿刺置管,即利用穿刺技術將導管置入深靜脈。盡管打了麻藥,他仍然疼得厲害,關鍵是還沒扎成功,要重新扎在腹股溝。吳海城哀嚎一聲:“你這不是搞我嗎?”說完,便毫無預兆地昏了過去,昏迷時間長達15天。

從鬼門關走過一遭的吳海城回憶,那時進ICU的平靜源於對病情認知不深,不少腦幹出血的患者沒來得及交代後事,人就沒了。他後來才知道,腦幹部位長了一個血管瘤,可能由於壓力太大、過度勞累,血管瘤破裂。

“如果讓我現在再去,我覺得我會嚇死。”吳海城記不起治療期間的細節,但對於ICU深深的恐懼,還留存在腦海裡。

他不是怕治療帶來的疼痛,而是怕一種“該死的感覺”。周圍的病人像植物人一樣躺著,一動不動,病房裡了無生氣,空氣中似乎彌漫著瀕臨死亡的氣味,“裡面基本是快死的人”。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