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關稅: 千萬不要低估關稅戰帶來的沖擊 中媒急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川普政府挑起關稅戰以來,擴大國內消費作為應對之策的聲音很高。其中的邏輯很簡單,美國人不買中國人買,以龐大的國內市場接盤“出口轉內銷”。


這一破局思路的確有宏觀數據支持。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及權威媒體發布的數據,2024年中國美國出口總額為5246.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8萬億元。同年,中國社零銷總額為48.79萬億元,同比增長3.5%。對美出口總額僅占社零銷總額的8%。理論上講,保持社零銷總額4%左右的年增長率,哪怕對美出口歸零也能靠內需補上缺口。


宏觀數據的加減法看上去解題不難。可是,現實果真如此嗎?

01

經濟問題,不能離開微觀談宏觀,消費領域尤其如此。沒有微觀的供需匹配,就沒有消費增長。可是,微觀領域的消費行為,不是宏觀數據的加加減減。

我需要的是面包,你供給的是襪子,我當然不會買。我一天就吃三個面包,你再增加多少面包,我也不會買。前者是供需不匹配,後者受限於邊際效應,這些都會影響具體的消費決策。這些消費決策上的“坎”,宏觀數據無法顯示,卻會直接影響“出口轉內銷”的市場前景。

中國對美出口商品中,消費類商品的確是絕對主力。但是,這些商品的供給是匹配美國市場的消費需求,能否“出口轉內銷”,取決於國內市場的供需狀況。

以對美出口額中占比16.5%的六大家電商品(空調、冰箱、電視機、洗衣機、吸塵器、微波爐)為例。近年來,國內家電市場因房地產低迷等因素影響,消費增長大幅放緩。直到去年靠第四季度的高增長,逆轉了頹勢,實現全年同比增長5.9%。

但是,這並不是市場趨勢的逆轉,而是大規模國補政策補貼的“大力出奇跡”。國補出台前的1—7月中國家電零售市場規模為4722億元,同比下降4.3%。8月份後,政策發力推高了數據。12月達到高潮,同比增長23.4%。

不過,補貼政策刺激很難持久。家電總體上屬於邊際效應很明顯的消費類別,補貼刺激消費的作用是暫時的,尤其是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大家電”,價格再便宜,家裡也放不下多余的。目前補貼效應的退潮已初露端倪。2025年1—2月,冰箱、電視機的內銷同比增長僅5%左右,洗衣機同比增長9%,“大家電”的補貼拉動已經放緩。


補貼政策持續發力的情況下,增長已然趨緩,政策退出後,增長還能持續嗎?內需趨於飽和的市場態勢不會因為政策刺激而改變。“一個蘿卜一個坑”尚有富裕的國內市場,消納“出口轉內銷”的增量空間,即便有也很有限。

出口美國的六大家電品類中,比“四大件”更難樂觀的是“兩小件”。吸塵器和微波爐更是屬於補貼都拉不動的品類。微波爐因所謂的“健康顧慮”等因素,銷售連年走低。吸塵器本來就比較小眾,今年來更是因為掃地機器人等新產品擠占了市場份額,淪為邊緣。這兩大品類的國內供給主要是為外銷匹配的,“出口轉內銷”的市場空間十分逼仄。

這種內需和外需之間脫節的情況,在對美出口的消費商品中並非個例。比如占對美出口5%左右的玩具,在如今國內低生育率的市場狀況下很難指望內銷有多大的增長。再如,占比11%的日用雜件中的很多小玩意兒,諸如很“網紅”的競選紀念品、聖誕節裝飾品,幾乎都是為美國市場定制的商品,難言內需。


另外,占比不高但增長迅速的新能源車及相關產業鏈產品,情況比較特殊。新能源車本質上是替代型消費,多賣一輛新能源車,就少賣一輛油車。所以,這類產品“出口轉內銷”的內需增長,要付出“一減一小於0”的額外成本。

總之,在對美出口商品“出口轉內銷”的市場預判上,宏觀數據簡單的加減法不足為憑。單一市場的消費市場趨勢預判都很難准確把握,何況是差異巨大的內外之別?

中國消費內需增長潛力高度樂觀是一回事,對美出口商品的內需匹配是另一回事,不能混為一談。況且,還要考慮對美出口受阻對國內消費力的負面影響。

02

市場需求內外有別,源於經濟紅利的消費能力是內外相連的。

過去40多年,中國的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外需”和“內需”無法割裂。對比歷年對外貿易總額和社零銷總額之間的數據,兩者存在較明顯的正相關。外貿好則國內消費力旺盛,反之則是國內消費疲軟。

最顯著的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受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比上一年度大減14%,社零銷總額增速也從上一年度的21.6%跌至-0.5%。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