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耐克等早就想在美國用機器制鞋 但發現這太難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特朗普將關稅視為促進美國制造業的一種方式,但耐克努力將生產從亞洲轉移到美國的過程,卻是一個警示故事。

特朗普希望,對亞洲及其他地區低成本國家征收高額關稅的威脅,將迫使美國企業把制造業和就業崗位帶回美國。但美國的高人工成本意味著企業必須想辦法用機器取代工人。對一些行業來說,這出乎意料的難。


事實上,耐克多年來一直在嘗試將部分制造從中國印尼越南轉移到北美,卻只是證明了美國品牌要擺脫靈活、低成本、依賴大量工人的合同制造商有多難。這些制造商為美國消費者生產各類產品。

從2015年開始,耐克在雄心勃勃的投入數百萬美元,試圖在這個高度依賴人工的行業實現部分自動化。當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3D打印等制造技術取得進展,讓人們看到用更少工人來制鞋的可能。

這家運動鞋巨頭選擇了Flex公司,這是一家美國制造商,曾幫助蘋果在德克薩斯建起生產Mac Pro的復雜工廠。公司的目標是在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達拉哈拉市建設一個高科技制造基地,到2023年每年生產數千萬雙耐克運動鞋。

這個工廠依然需要數千名工人,但比起亞洲制造同樣數量鞋子的工人數量要少得多。一些參與者表示,如果成功,這個項目或許能成為在美國進行生產的模板。

耐克的競爭對手們也看到了重新思考制造模式的機會,傳統模式完全依賴於亞洲大型工廠和大量廉價、熟練的工人手工縫制布料、粘合鞋底。

“這看起來不像現代生產,更像是福特T型車的流水線和中世紀鞋匠的工作台結合體。”2015年,服裝制造商Under Armour時任創新執行副總裁凱文·海利說。

他當時表示要在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利用自動化技術制鞋,這個項目被稱為“榮耀計劃”。

差不多同一時間,阿迪達斯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和德國安斯巴赫啟動了“快速工廠”計劃,利用高科技設備快速生產鞋子,宣稱這是“鞋類制造的新紀元”。


2016年,Flex時任總裁邁克·丹尼森表示,“如果他們想從中國越南撤出,就必須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實現。”

耐克的嘗試是最激進的。公司目標是在不到十年時間內實現大規模自動化生產,據稱這樣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並更快將新款鞋交付給美國消費者。

湯姆·弗萊徹負責Flex公司的這個項目,他最初信心十足,因為自己剛為蘋果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建成了一座復雜的Mac Pro工廠。


當時,蘋果正尋求將部分制造業務帶回美國。Flex努力重構生產線,利用自動化手段盡可能減少人工操作,這一經驗當時派上了用場。

耐克與Flex建立了新的生產線,采用了許多電子制造中常見、而在制鞋中罕見的設備,比如“拾放機”——原本用於將電子元件安裝到電路板上。這些機器計劃用於制造鞋面、編織布料、添加標志以及粘合鞋底。

但很快麻煩就來了。

機器人難以處理制鞋中柔軟、有彈性、可拉伸的材料。鞋子的布料會隨溫度變化而伸縮,而且沒有兩雙鞋的鞋底完全一樣。

人工可以靈活應對這些挑戰,但機器卻很難做到。

“你在試圖做非常精確的工作,但氣溫一冷或一熱,材料的狀態就變了,”弗萊徹說,“我們當初沒有預料到這一點。”

結果,這家工廠的生產從未實現原先設想的自動化水平。隨著制鞋量增加,工廠員工人數增至5000人,大約是最初計劃的兩倍,人工成本也高於越南同樣規模的勞動力。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34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1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