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目击机器人半马夺冠:换电3次,需领跑员引导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4月19日上午10:11,在人类热情的欢呼声与掌声中,身穿橙色运动背心,脚穿黑色跑鞋的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


赛后,在距离终点线百余米的马路边,天工团队负责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EO熊友军被媒体的“长枪短炮”包围了。

“这是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我非常高兴。”熊友军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说。阳光下,身穿西服的熊友军脸色有些发红。他说,今天只是展示了天工机器人运动能力很小的一部分,期待后续有更加惊艳的工作。


从实验室到现实中的复杂场景,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迭代和产业化落地正在提速。“机器人的一小步,人类科技发展的一大步。”一位现场人士感慨,并期待未来有一天机器人走进自己的家庭。



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本次夺冠的天工机器人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2023年年底成立,是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业共同组建,包括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科技、京城机电、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去年4月,全国首个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发布,实现了全球首例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今天早晨6点22分,距离正式开跑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第一财经记者在起跑线附近看到,身穿橙色运动背心、身高1.8米、重52kg的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已经早早出现在起跑点附近,当天比赛它第一个出发,并拿到了最终的冠军。

开跑前,它像人类马拉松选手赛前热身一样进行了原地小跑。随着发令枪响,“大长腿”天工Ultra在人类领跑员和工程师等的陪伴下,迈出稳健的步伐,开启人形机器人第一次半程马拉松。


观赛人群不断为机器人选手加油打气。旁边的人类马拉松选手赛道上,不少选手也拿出手机,一边跑一边拍摄机器人跑步的画面。

机器人比赛,拼的不只是机器人本身,更比拼现场的技术支持团队,以及临场的反应。

天工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有一次摔跤,天工机器人团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机器人电池失效时出现的故障。他透露,天工的目标是希望一台机器跑完半马全程,本次比赛天工机器人一共换了三次电。


唐剑说,电池容量的选择是天工团队经过多次测试斟酌再三后的最优结果。如果加倍电池容量确实会减少换电次数,但会增加机器人重量、影响步态。

他透露,为了此次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天工机器人已经进行了七八个月的准备,准备过程中要做极限测试、针对各种复杂地形的测试,以及跟随算法的测试等等。

在针对半马比赛的硬件优化上,唐剑总结,一是因为机器人做了轻量化的设计,尽量减重;二是对整个关节模组的导热设计做优化,很快达到热平衡,这样机器人不会因为关节温度持续上升而摔倒,三是在机器人脚底做了缓冲设计,能尽可能地减少对脚底板以及关节模组的磨损。

更重要的是天工机器人“腿长”。天工机器人专门进行低惯量化设计优化,把踝关节以及膝关节的关节尽量往上提升,这样腿部比较跑起来比较轻盈。

在软件层面,天工机器人也进行了不少优化,例如,要在步频、步幅、步态上做平衡最优的选择,而整个奔跑的算法是用了强化模拟学习,也就是模仿人类运动员。工作人员将采集到的人类运动员跑步的数据导入到强化学习的架构,把算法放到实际环境中不断试错。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