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2025年很多人將返貧 中國開始眾神歸位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給溫度以技術,給商業以文明》。


過去幾年,大家普遍感受到了惶恐與焦慮。我們為什麼普遍感到痛苦?

因為曾經習以為常的高速增長忽然結束了。


要知道過去二十年,我們經歷的一切成長性,源頭來自兩個創世紀級別的工程:



第一,城鎮化。

自1978年起,中國開始了城鎮化進程,這實際上是一場規模宏大的人口遷移。尤其2000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工廠開始大面積建設,大量農村勞動力開始進城務工。

我們小時候經常說,10億人口中有8億人在農村。

2022年統計報告顯示,已有9.14億人口在城鎮長期居住,這標志著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成功實現了7億人的城市化進程。

7億人是整個歐洲的人口數,或者兩個美國。所以過去20年,中國完成了幾乎是整個歐洲或者兩個美國的城鎮建設量,所有的住所,所有的道路,所有的城市配套,一切都從無到有。

第二,互聯網化。

1994 年4月20日,中國正式接入世界互聯網,開啟互聯網化歷程,將10億人遷移到互聯網上實現互聯互通。過去20年一切互聯網的創業奇跡,都來自10億新增網民的增量市場。

01

中國互聯網30年的三大改變

1.中國人的生存模式發生結構性改變


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都是農耕文明,我們的長期的生存模式塑造了我們觀念和一些民族特性。

① 依賴自然資源生存:自然規律與勞動力

當農民就是依賴自然資源生產,需要掌握自然規律,然後有勞動力。所以24節氣很重要,男人是勞動力、牛是勞動力,這些都很重要。

富字就是有家有一口田,有勞動力,遵循自然規律,變現自然資源,便可以生存。

這是一種守著有限資源,長期生存下去的模式,因此“知足”、“節儉”、“ 節用”、“惜物”等都是這樣的生存模式下發展出來的文化觀念。


② 依賴系統生存:系統知識與服從性

中國古代,有一個詞匯叫做“吃皇糧”,即可以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享受朝廷的俸祿。古代學習是為了吃皇糧,今天學習是為了 “考公考編進大廠”。

這是我們千載以降的觀念中的最優生存模式:就是我只要成為系統的人,學習系統內的知識,保持高度的服從性,不被系統拋棄,就可以獲得系統的供養,在系統內生存下去。

依賴系統為生,無需理解市場規律和真實客觀的現實。

③ 依賴市場生存:商業規律與創新力

1949年剛建國的時候,中國89%是農民,那時第一類和第二類模式生存的人占了中國總人口的九十大幾。

然而,今天的局面是,中國已經有9億人口居住在城鎮中,他們無法再依賴自然資源為生。

這九億人中,又有多少人能夠依賴系統生存?

因此,曾經是少數人的生存模式,未來會成為大多數人的生存模式:即依賴市場生存,依賴商業規律和創新能力生存。

今天大面積的惶恐、不安和焦慮,其實都是不知道未來該怎麼生活下去。其實無非是這三種,就是依賴自然規律,還是依賴系統知識,還是依賴商業規律,至少掌握一項,就能活下去。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