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養不起大學生的中產父母,正在小紅書上迎接審判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奮斗了幾十年的中產父母沒想到,有天會被自家孩子控訴——“沒錢別生孩子”。


應該給大學生多少生活費,一直沒有統一的答案,到了今天卻正在互聯網上形成一場全民審判。

有的學生列出賬單只為力證1000塊錢不夠花,有人說一個學期幾萬塊生活費還是過得緊巴巴。中產家庭在社交平台筆記裡詳細列出年收入和支出,只想問問“一個月給孩子3000塊,我真的是不稱職的父母嗎?”


在很多人心中,大學生活費理應有一個基准線和范圍。但因為城市、時代和家庭收入情況帶來的參差,大家還是會被貼文裡的內容猝不及防地撞一個趔趄。

中產父母夾於有心有力,和有心無力之間,尤其容易因為“出力出力程度不夠”被拉上審判台。

生活費成為了中產家庭中的親情試金石,在眾多互聯網的生活費貼文中,甚至分不清孩子和家長誰更心碎。

生養二十年,被控訴沒錢別生孩子

大二開學一個月後,女兒第二次打電話找姚梅追加生活費的時候,她第一反應,只覺得女兒是不是在學校遇到了什麼麻煩。

按道理生活費不會花費的這麼快,僅僅到月中,她已經打給了女兒5000塊。

姚梅思索不出什麼直接原因,只能用排除法來判定——首先二線城市的大學,基礎生活費3500塊;入學之前,手機電腦手表剛一並配齊蘋果全家桶;平時大衣羽絨服護膚品都算在生活費以外,僅僅在學校吃好點過好點,也對不上花銷的帳。

她旁敲側擊問女兒最大的開銷是什麼,女兒不耐煩地說了句“不要管我,不給就算了”後掛掉了電話。


每逢節假日,姚梅都要和女兒這樣拉扯一下,有時候說有同學聚會想多要一千,有時候說難得假期要去周邊城市轉轉最好多給一點。大一到大二期間,姚梅女兒的生活費,已經逐漸高於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基礎月薪。

姚梅能察覺出哪裡有些不對,但比起花銷增大,她更擔心和女兒的關系會逐漸惡化。




學期末接到女兒導員的電話時,姚梅甚至覺得是老師打錯了,頻繁缺課掛了4門課,聽起來怎麼也不像自己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乖巧尖子生的女兒。

電話末尾,才知道女兒平時常常翹課去周邊城市追星。

姚梅動了大氣,在她心裡物質生活可以適當溺愛,但學業上不能松勁,放棄學業相當於把整個家庭的二十年努力都打了水漂。

她打電話給女兒,要她把為什麼缺課說清楚,再把錢都花在哪了一筆筆列明白。賬單傳來,高鐵往返1200,演唱會門票1280,酒店450...姚梅看著女兒發來的消息,身體因太過憤怒開始陣陣發冷。

在姚梅的質問中,女兒顯得也很憤怒委屈,在她視角下的故事,掛科是因為老師刻意刁難,哪怕不去看演唱會也不會去上課。

並反復強調,她根本也沒有過上多麼優越的物質生活,一起追星的姐妹每月都要花費萬元打底,只有她每分錢都要精打細算,已經讓她很抬不起頭。出門要做高鐵也是二等座,酒店漲價就只能和人拼房住廉價快捷酒店,打車要97塊錢自己余額只有42.3塊不敢求助只能徒步暴走一個小時,全都穿插在她聲淚俱下的苦難敘事裡。

她也在女兒的一句句沖擊下,變成了自己過去最討厭的家長,氣憤地向一個孩子攤開了家庭的收支總賬。問女兒,你知道這些錢我和你爸爸要賺多久嗎?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