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芯片65歲"投資教父",決定出手拯救英特爾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英特爾新任CEO陳立武,在65歲收獲了人生中第一個“全網頭條”。


4月1日,在成為英特爾CEO的14天後,陳立武首次面對行業,提了32次客戶、27次工程、24次人才、21次產品、16次代工和15次AI。

這些高頻關鍵詞既是在總結他自己,也近乎完美地詮釋了成立57年的英特爾——這艘芯片巨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陳立武這個名字,對半導體從業者並不陌生,這位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華人,與黃仁勳、蘇姿豐、張忠謀等齊名,在他的前半生,圍繞芯片打了“兩場”足以改變行業的硬仗:

他創辦的華登國際與台積電同齡,是VC中的“聚焦派”,主投回報周期長、失敗幾率高的半導體,率先將硅谷的風險投資概念帶向亞洲的半導體產業;在臨危受命執掌楷登電子(Cadence)的十余年裡,第一次擔任CEO的陳立武,成功帶領楷登電子這家EDA巨頭走向復興。

現在,陳立武迎來自己的第三場硬仗——關於“如何拯救英特爾”。

顯然,這一次他面臨的棘手問題更多:備受質疑的晶圓代工業務、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競爭對手的圍剿以及混亂的內部組織文化。

人們都在好奇,這一次陳立武究竟是重振英特爾雄風,還是將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1、為中國芯片“送錢”的伯樂

2004年11月2日,當60歲的尹志堯重回硅谷為他的新公司中微半導體尋找第一筆融資時,他或許不會想到,一頓午餐將會改變這家中國企業的命運。


彼時,中國半導體產業迎來「拐點時刻」,新世紀的鍾聲響起,半導體供應鏈開始第三次轉移,外商入華投資中國成了新熱土。

2000年前後,以中芯國際、展訊為代表的新生代芯片企業逐步開始探索中國半導體產業化的道路。但作為一個高度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的產業,所有人都面臨一個核心問題:錢從哪裡來?

即便是靠著風投崛起的硅谷半導體投資人,在面對一家剛起步的中國半導體企業時,也很猶豫是否要下注。

這個慣例的打破,正是從尹志堯和陳立武在伯克利共進午餐開始。


在陳立武和華登的背書下,馬上形成一股投資熱潮,短短十天的路演裡多家投資機構迅速完成投資中微的決策。

尹志堯在後來回憶稱:“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本來到硅谷准備融資1700萬美金,結果在不到10天內,就有5100萬美金的資金想投到中微。”

陳立武與中國半導體產業結緣,不止是中微。

作為中國乃至亞洲半導體企業背後的「關鍵推手」——華登總計操盤了200多筆與半導體相關的投資,其中包括中微、中芯國際、兆易創新。

盡管在圈外刻意保持低調,但在半導體投資圈內,目標精准、眼光毒辣的華登,可謂無人不曉,創始人陳立武更是一度被同行戲稱為“芯片先生”。

在官方拍攝的紀錄片裡,中芯國際、聯發科、展訊、兆易、瀾起、格科微、矽力傑等一眾半導體大佬輪番登場,集體感謝這位伯樂,不少人這才了解這家隱秘的半導體“捕手”。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