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不可思議 紫色只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們平時所見的紫色,其實有著獨一無二的奧秘:它完全是我們大腦的創造物。這麼說來,稱紫色為我們想象力的顏料,或許恰如其分。


更令人著迷的是,紫色是大腦在面對一個看似矛盾的信號時,所創造出的美麗解決方案。

要解開紫色的來源之謎,我們得先了解眼睛和大腦是如何協同工作來感知顏色的。而這一切的起點,便是光。


光,本質上是電磁輻射的一種形式。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光線來自太陽,它們以波的形式穿越太空來到地球。光的種類繁多,科學家們根據波長的不同——也就是一個波峰到下一個波峰的距離——將它們分門別類,共同構成了廣闊的電磁波譜。

然而,我們的眼睛並非萬能,無法捕捉到電磁波譜中的絕大部分成員,比如用來加熱食物的微波,或是沒塗防曬霜時會灼傷皮膚的紫外線。我們能直接看到的,僅僅是光譜中極其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大約只占0.0035%!這窄窄的一段,便是我們熟知的可見光光譜,其波長范圍大致在350到700納米之間。

人們常用“赤橙黃綠藍靛紫”(ROYGBIV)這個順序來記憶可見光譜中的色彩。想象一下雨後天空中絢爛的彩虹,或是光線穿過棱鏡時折射出的七彩光帶,那就是可見光譜的直觀展現。在這個光譜序列裡,紅光的波長最長,而藍光和紫羅蘭色光的波長最短,綠色和黃色則居於中間地帶。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紫羅蘭色(violet)確實存在於可見光譜之中,但我們常說的紫色(purple)卻並不在其中。沒錯,紫羅蘭色和紫色並非同一種顏色。盡管它們看上去頗為相似,但我們大腦感知它們的方式卻截然不同。

我們感知色彩的旅程始於雙眼。眼球後部布滿了對光線敏感的細胞,稱為視錐細胞。大多數人擁有三種類型的視錐細胞,因為它們分別對紅、綠、藍三種顏色最為敏感,所以有時也被俗稱為紅色、綠色和藍色視錐細胞。




但是,視錐細胞本身並不能“看見”顏色,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費城分校的 Zab Johnson 指出。它們的工作是探測特定波長的光線。Johnson 和其他研究色彩感知的科學家更傾向於根據視錐細胞探測的波長范圍來對其進行分類:長波長、中波長或短波長敏感型。


所謂的“紅色視錐細胞”主要負責探測光譜中的長波長光線;“綠色視錐細胞”對可見光譜中間區域的光線反應最為強烈;而“藍色視錐細胞”則最擅長捕捉可見光譜短波長端的光線。

當光線進入眼睛時,不同波長的光會以特定的方式激活這三種視錐細胞的組合,這就像一組獨特的密碼。我們的大腦隨後會解讀這組密碼,並將其“翻譯”成我們所感知的顏色。

舉個例子,如果進入眼睛的光線主要刺激了長波長和中波長視錐細胞,而幾乎沒有觸動短波長視錐細胞,我們的大腦就會將其解讀為橙色。若是光線主要激發了短波長視錐細胞,我們看到的便是藍色或紫羅蘭色。而中波長和短波長視錐細胞的組合則呈現為綠色。簡單來說,彩虹中的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由單一波長的光線通過刺激特定組合的視錐細胞而產生。

你會發現,可見光譜本身是一個連續的漸變帶,各種顏色平滑過渡,彼此交融。相應地,被光線激活的視錐細胞的活躍程度也是逐漸變化的。比如在光譜的紅色端,主要是長波長視錐細胞在“唱主角”;而從紅色向橙色過渡時,中波長視錐細胞的參與度逐漸增加,長波長視錐細胞的活躍度則相應減弱。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