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小米: 網暴小米SU7事故遇難者家屬,何其殘忍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無論對待什麼人什麼事,都要保持基本的尊重和克制,不要讓網絡沖浪沖掉了人性中最寶貴的愛與同理心


近日,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引發關注。4月1日,事故遇難者之一羅某的母親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事故引起關注後,她受到了一些網友的網暴。

“我們家屬還存在著非常多的疑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系列的後果”,這是大多數人遇到類似事件後的下意識選擇,身為局外人的我們都想知道原因,又怎能因此對一位剛失去女兒的母親施以網暴?


面對一起慘痛的悲劇,一位痛失孩子的母親,出現不解、無奈、激動甚至憤恨的情緒都是正常的,要求其冷靜、理性、克制可能收效甚微。對此,身處文明社會的我們,理應對其保持寬容。

平心而論,調查需要過程,真相需要時間,一些細節不清楚就不能立場先行。理性來看,一起事故的原因或許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智能駕駛發展階段的問題、企業宣傳的問題、駕駛者和公眾對智能駕駛的使用和認知問題,都值得探討,也應該探討。但一切的一切,都要遵循事實底線、倫理底線。如果我們還能從這起“失”的悲劇中有所“獲”,那一定是認真復盤技術發展、重新校准認知,讓智駕技術發展行穩致遠,從而避免極端的“因噎廢食”或“好了傷疤忘了痛”。


當然,對於真相,遇難者家屬需要耐心等待,但追問有關方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部分網友卻由此對動機、行為、目的進行聯想式猜測,還有一些網友甚至對他們惡言相向。這些對於剛失去孩子的家屬來說,無疑是殘忍的。在人生至暗時刻,他們不僅要面對失去孩子的痛苦,還要承受網友的二次傷害。

作為圍觀者,在家屬追問真相時,可以有一些猜測,但不必苛求他們“完美”,對他們意圖的揣度,也應該有個限度。社會學家孫立平就提出過“短鏈條正義”的概念,意思是判斷某件事情是否正義,先去除掉動機、背景、實質、進一步效果等相關因素,就事情本身做出簡單判斷。從這個角度來說,家屬追問真相、追問原因,是正義的、合理的。


網友關注公共事件是必然的,但過多糾結於與關鍵事件不相關的瑕疵,比如家屬對車子歸屬前後不一的表達,無疑偏離了重心,最終可能讓事件陷入無意義的口頭空轉之中。在真相未明前,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而對於遇難者家屬,比起網暴,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比如在他們一頭霧水時,給他們指明方向;在他們陷入慌亂時,去撫慰他們受傷的心。

跳出單個事件來看,網友雖然可以披著“馬甲”隨意評判、發表觀點,但正如哲學家韓炳哲所指出的,匿名削弱了尊重,導致了輕率言論和敬意淡化的文化。這種失去正是我們文化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試想,倘若“馬甲”掉了,匿名去了,我們還能對痛失孩子的家屬說出攻擊性的話來嗎?

眼下,網絡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一些人在匿名文化的影響下,漸漸失去了相處的尊重,模糊了表達的界限。此事也再次給我們提了一個醒,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無論對待什麼人什麼事,都要保持基本的尊重和克制,不要讓網絡沖浪沖掉了人性中最寶貴的愛與同理心。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