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蔣介石: 至暗1937:蔣介石應該死戰到底,還是妥協求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01


1937年11月2日,南京。

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會見蔣介石,說了這麼一番話:


中國到目前為止的抗戰,已經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國人的勇敢精神,現在應該到戰爭結束的時候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有好幾次講和的機會,但我們對自己的國力過分自信,沒有走上講和的軌道,後來德國無條件投降時,不得不悲慘地接受戰勝國的所有條件。”

陶德曼勸和的意思很明顯:戰爭打到這個份上,中國的表現雖出乎意料,但雙方實力懸殊,再打下去中國贏不了,不如趁現在還沒戰敗與日本講和。不要學德國硬剛到底,無條件投降,那就慘了。

這番話是鋪墊,接下來才是主題。

2天後,陶德曼帶來了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提出的議和條件,內容包括內蒙古自治,華北建立非軍事區,擴大上海非軍事區,停止反日政策,共同反蘇,降低日貨關稅,尊重外僑權利等。

中國如果不接受,日本將隨著戰爭的進展,提出更加苛刻的條件。

難題拋給了蔣介石

設想一下,如果你處在蔣介石的位置,且無法預知未來,你會怎麼做?

一、叱退陶德曼:爾等腐儒,也敢妄議社稷大事,自古以來可有投降的天子?中正雖不才,願率全國軍民拼死一戰,抵抗到底。

二、條件不算太苛刻,可以談一談,爭取一個體面的收場,或者說喘息之機。畢竟戰爭中止或推遲,對中國更有利。

三、不表態,先拖著,苦撐待變,至於什麼時候“變”,誰也不知道,熬著吧。

放狠話誰都會,但得先掂量一下實力能否支撐狠話,否則就是笑話。


10天前,也就是10月25日,蔣介石主持召開國防最高會議,聽取了軍事報告:

南北兩個大戰場(太原會戰和淞滬會戰),中國軍隊都遭受重挫,戰況不利。



全國現役部隊已使用完畢,補充部隊都是新募之兵,缺乏訓練,戰斗力低下。

戰前儲備的彈藥器械、被服糧秣已消耗一半,後續補充十分困難。


國際上,德國意大利日本的准盟友;英、法指望不上;蘇聯雖不希望中國戰敗(拖住日本),但明確表示不會出兵幫助中國美國雖看日本不爽(損害美國在華利益),但不願為了中國得罪日本

也就是說,世界上有實力、有話語權的國家,沒有一個指望得上。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國,在沒有外部軍火、物資支援的情況下,不可能戰勝工業國的日本

此時,無論軍事還是外交,情況日益惡化。

02

德國和中日關系都不錯,不想兩國發生戰爭,因為這樣一來,日本會把本應用來對付蘇聯的力量,消耗在中國戰場,中國被逼無奈會投入蘇聯的懷抱,這不符合德國的全球戰略。

德國外長牛賴特的指示下,陶德曼在中日之間充當了“信使”的角色,調停中日戰爭。

對於陶德曼帶來的和平條件,蔣介石回復:只要不恢復原狀(盧溝橋事變前的狀態),我不接受日本的任何條件。

蔣介石還對陶德曼說了掏心窩子的話:一旦接受日本的條件,國民政府會被輿論浪潮沖垮,中國會發生革命······如果日本繼續發動戰爭,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當然沒有機會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但中國人決不會放下武器。如果國民政府頂不住日本的持續進攻,唯一的結果將是導致中國出現紅色政權······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