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十名中国申请者中,至少我有七个不信任"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作为美国藤校资深招生官,我经手过数万份国际生档案,其中中国申请者占比始终居高不下。


但必须承认,我对这个群体的信任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每十份来自中国的材料,至少有七份需要启动"真实性核查程序"。

从SAT替考、文书代笔到教授推荐信造假,某些灰色产业链甚至嚣张到在社交媒体打广告:“藤校保录,背景不够我们帮你造"。


1. 标化考试作弊:藏在袖扣里的微型摄像头

去年秋季入学考试中,一名中国男生将微型扫描设备缝在衬衫袖口,通过骨传导耳机接收场外答案。

监考人员三次警告其异常肢体动作后,我们在他鞋底发现了正在传输数据的作弊工具。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高中成绩单上多门成绩经核实均属伪造——考前两周突击报名的“保分机构",用替考和泄题手段打造出这份完美履历。

这种系统性作弊正在摧毁教育公平。

当诚实者熬夜啃完200页文献时,作弊者正用加密通讯软件传输答案;当普通家庭为300美元/小时的学术辅导缩衣节食时,富二代们直接买通监考获得“定制化服务"。

更可怕的是,某些留学机构将作弊包装成“风险管理",声称:“被抓包概率低于3%,即便出事也能换考场重考"。




2. 申请文书造假:流水线生产的苦难叙事

今年早申季,某南方重点高中的“山区支教故事"出现率高达43%。这些文书不仅共享同一套故事模板——

“翻越三座山头为留守儿童送课本",连遣词造句都如出一辙:“当小芳用皲裂的手掌接过铅笔时,我看见了教育的不平等"。


事实上,这些“公益经历"多由中介机构在摄影棚摆拍,贫困县学校的公章是通过关系违规获取,而文书里的"小芳"可能根本不存在。



我们甚至发现专门伪造科研经历的产业链:支付8万元,就能获得“哈佛教授指导的基因编辑项目",包含实验室操作视频、论文署名前三位及国际会议展示机会。

某次背景调查中,声称攻克阿尔茨海默症突破性疗法的学生,面对追问时竟说不出淀粉样蛋白的基本结构。

3. 推荐信造假:从PS到教授邮箱的全套伪造

去年某申请者提交的麻省理工教授推荐信堪称完美,直到我们发现该教授电子邮箱的后缀有1个字母错误。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