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现代影视工业和中国表达构成新叙事主权,封神宇宙已成气候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以商周王朝更迭作为历史背景,构筑起阐教与截教仙家斗法的奇幻叙事。原着不仅拥有宏大的神话框架与跌宕的故事情节,更因其巧妙融合了民间传说与历史想象,形成了独特的传奇性、历史性与故事性叙事特征,成为影视改编的天然沃土。

1990年,由傅艺伟、达奇、蓝天野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封神榜》,以高度忠实原着的方式将这部古典巨着搬上荧屏,至今仍被视为经典。动画领域中,197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哪吒闹海》,以水墨丹青展现神话意象,成为跨越时代的艺术精品。及至近年,《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姜子牙》(2020)、《新神榜:杨戬》(2022)等作品,更是以颠覆性改编,掀起了“国漫崛起”浪潮。


在近年与《封神演义》相关的影视作品中,几部备受瞩目的影片脱颖而出,比如“哪吒系列”: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和2025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封神系列”:2023年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封神1》)和2025年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简称《封神2》)。这四部影片的题材与人物形象均取材自《封神演义》,并正构建起一个宏大的“封神宇宙”。创作者已不再拘泥于还原原着内容,而是以解构与重构的姿态展开艺术探索。这种改编策略,不仅展现了创作者对于古典文本的开放性理解,也折射出当下文化语境的深层诉求。

四部“封神宇宙”影片不仅保留了神魔斗法的视觉奇观,同时将叙事重心转向了个体成长与伦理困境,使现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如《哪吒1》以“我命由我不由天”叩击宿命论,赋予传统文化母题独特的艺术巧思与时代内涵。这种创作路径既延续了《封神演义》兼容历史想象与神话叙事的基因,又借助现代影视工业的创作方法,完成对古典IP的创造性转化,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人物从符号化、扁平化到人性化、人情化


在《封神演义》的人物谱系中,角色的高度符号化是其中一个显着特征。这些人物往往成为某种命运或观念的具象化表达,或是沦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这种扁平化的人物塑造方式,虽然符合古典小说的类型化叙事传统,却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今观众期待看到拥有成长弧光的立体人物形象,而这种期待,促使影视改编必须对原着人物进行深度重构。

在《封神演义》中,殷寿(纣王)被简化为“恶”的代表,从女娲宫题诗亵渎神明,到纵容妲己炮烙忠臣、剜目剖心等,其暴行如同被预设的诅咒程式般展开。原着将纣王恶行归因于天道惩戒或妖孽作祟的古典叙事,不仅削弱了角色深度,也难以引发观众的共情。




纣王 电视剧《封神榜》剧照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7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