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內地高才子女香港落榜幼兒園面試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社交平台看到個熱帖:


一對985名校畢業、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的夫妻,通過高才通計劃拿到香港(專題)身份了,想讓小孩以後輕松點,選普通幼兒園不甘心,就去面試了香港名牌幼兒園,結果落選,備受打擊!




這篇原帖下面的口水戰十分精彩,展示幾條金句:

“香港名幼裡,爹媽出生在內地,985小鎮做題家是最差的家庭配置。爹媽985在招生官眼中基本上等於‘起碼是個大學生’。”

“爹媽來自小鎮就是減分項。很多龍校/名幼網申從爹媽小學信息開始填,原始出生是小康,還是中產,一眼就能判斷。”

“高才又怎樣,現在滿大街高才優人送外賣呢!”

“在大城市,沒資源、沒人脈、沒地位就是三無人員。”

“牛馬就是牛馬。雙牛馬就不要卷精英教育了。”

郭晶晶的孩子都要去面試。”、“身份變了,階級沒有變。”

“在資本氛圍濃厚的國家和地區,上層人士甚至更卷。小鎮做題家沒用的。”

類似殺人誅心的評論還有許多,不少人直言在評論區看到了世界的參差,也有人說聞到了滿屏的酸味。


不可否認的是,最頂級的教育資源必然會競爭激烈。

但這對夫妻的故事顯然是個例,這篇帖子是否是在引流,也讓人不得不產生一絲絲懷疑。

自2022年12月底至今年9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超過38萬宗申請,批出接近24萬宗,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

這麼多人才初入香港人生地不熟,生活肯定會存在不便或是困頓之處,但從我身邊父母的經歷來看,大家對孩子在香港接受的教育還是十分滿意的。




先講我一個鄰居家的故事。

鄰居家孩子是小學二年級就去香港讀書了。

香港學校是三文兩語,即普通話、粵語和英文。

鄰居這麼早送孩子過去沒有懷著多大的期待,就是單純希望孩子能長期浸泡在這種多語言的環境中,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接觸更多元的文化。

剛入讀香港的學校時,學校還安排老師免費輔導孩子語言,進行過渡,同桌也是講普通話比較好的孩子。

鄰居家孩子一開始不懂粵語,但因為性格開朗,剛去一周就與三四個內地和本地的孩子交了朋友,英語口語和粵語在不經意之間就提升了。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