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期待更多溫潤人心的精品微短劇脫穎而出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於琛


近年來,網絡微短劇在各大社交平台呈現出了迅猛發展趨勢。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的《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今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預計到2027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在抖音平台,2023年微短劇日播放量同比增長了一倍,播放量過億的作品達500部。截至2024年6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達5.76億人,在網民群體中占比52%。

網絡微短劇何以火爆出圈?有人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短”。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定義,網絡微短劇是“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鍾左右”的網絡劇。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胡智鋒教授認為,網絡微短劇吸納了長視頻和短視頻的優勢,契合了受眾的消費習慣和思維習慣,能讓觀眾體驗到故事戲劇張力帶來的獨特審美。


應該說,“短”只是網絡微短劇的表面特征,從更深層次看,微短劇之所以火,主要原因還在於這種傳播形式微而不弱、短而不淺,以小體量呈現新群像的豐富樣貌,以“微而精、短而美”推動行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毋庸諱言,在誕生初始階段,一些微短劇魚龍混雜,內容參差不齊。隨著有關方面對精品微短劇引導、扶植力度加大,隨著這種傳播形式逐漸發展成熟,微短劇正在向高質量精品迭代升級,追求情感共鳴化日漸成為微短劇贏得觀眾、擴展市場的重要法寶,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脫穎而出。


例如,由紅果短劇發起,央視頻、國家圖書館聯合出品的微短劇《重回永樂大典》,講述了古籍修復師邵白與“書靈”元鑒共同修復《永樂大典》的傳奇故事。該劇制作團隊與古籍修復專家進行了深入互動交流,科學生動地展現了古籍修復這項“神秘”的工作,讓觀眾更真切地認識到古籍修復的價值——不僅在於保護文物,更在於傳承文化和歷史記憶。

又如,由紅果短劇聯合OST傳媒制作的精品短劇《錦衣巷》,精心選擇皮影戲、相聲、川劇變臉等傳統文化或非遺項目作為載體,將不同代際、背景的人物故事交織在一起,觀眾從中不僅能感受到故事的跌宕起伏,還能領略到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


透過一塊小小的手機屏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精品微短劇正在完成從表達情緒到表達情感、進而表達情懷的迭代升級,從而不斷滿足大眾情感和文化消費需求。

今年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提出2024年創作播出100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主題優秀微短劇,塑造一批古今輝映、聯通中外的文化標識和符號通過微短劇全球傳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微短劇+文旅”融合促進消費的新模式。6月1日起,微短劇管理新規正式實施生效,引導微短劇行業進一步向規范化、精品化轉型。在有關部門政策指導支持下,各地廣播電視媒體機構、網絡視聽平台、制作機構、主創人員、文旅部門、景點景區通力合作,推出了一批“好作品實現好收益、正能量取得大流量”的優秀微短劇,短劇行業向精品化邁進趨勢進一步凸顯。

“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這是包括網絡微短劇在內的所有文藝作品應當具有的擔當作為。期待更多真正溫潤心靈、啟迪心智,能教育引導人們在知、情、意、行上健康發展的微短劇不斷湧現出來,更好滿足大眾情感和文化消費需求,助力弘揚網絡空間正能量,增強社會引領力、凝聚力、向心力。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