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拔掉鳥頭做耳釘 他們對屍體的熱愛持續了上百年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是1865年,倫敦珠寶商哈利·伊曼紐爾(Harry Emanuel)申請的一項專利技術,他將蜂鳥頭、皮和羽毛插到金、銀底座中。


這種“藝術品”受到歐洲上流社會的熱愛,直到今天這種瘋狂依然持續。

屍體做成的藝術品


起初人們獵殺蜂鳥,是因為對屍體的熱愛。

倫敦的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有一件詭異的展品,一個高近兩米的玻璃櫃,裡面擺放著一棵假樹,枝上點綴著數以百計的蜂鳥標本。

年深日久,一些標本的眼珠和喙已經脫落,閃爍著碧綠光輝的羽毛也已黠淡發黑。盡管這些小鳥最重不過24克,卻給人一種沉重的壓抑感。

在博物學發展早期,歐洲殖民者進入中南美洲時發現了這種體型非常小的鳥,博物學家布豐伯爵(Comte de Buffon)稱其“集中了鳥類的一切優點”——優雅、小巧、敏捷,羽毛美麗如寶石。

但他們表達喜愛的方式,卻是將蜂鳥的屍體據為己有。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珍稀的標本不僅體現主人的財富,也展示主人的文化素養,在這股追捧博物學的熱潮裡,蜂鳥首當其沖。

它們不僅被做成標本,還被裝飾在女帽、扇子,甚至耳環上。僅1881年一年內,倫敦公開銷售了1.2萬張蜂鳥皮。




圖為用蜂鳥頭裝飾的耳釘。|Wikimedia



展館信息顯示,這件藏品原先屬於收藏家威廉·布洛克(William Bullock)1819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枝上點綴著數以百計的蜂鳥標本。|Wikimedia

《蜂鳥科專著》 (AMonograph of the Trochilidae)的作者、博物學家約翰·古爾德在19世紀描繪了不同類型蜂鳥,在其過世後,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他的蜂鳥標本和皮張,數量高達幾千件。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6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4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