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文章出軌: 未來留學規劃的底層邏輯——讀付鵬文章有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付鵬在HSBC的內部分享文章非常值得關注,他的演講全文很長,我也從很多渠道看到了原文並不斷品讀,經濟上的宏觀層面我們不討論了,今天就圍繞他的一些觀點來聊聊未來留學規劃的底層邏輯。(如果大家對於原文感興趣的,可以在下方添加我的微信領取)


政治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各國的政策制定。正如文章中提到的:“全世界在過去5、6年時間裡已經陸陸續續都在右翼化了,右翼化的特征,政治的重要性已經體現出來了,選票回歸傳統的特征已經體現出來了,反移民的特征已經體現出來了。”

川普上台以後,很多中國留學生,尤其是碩士和博士在做研究的那班學生,都收到通知,一月份開始待在美國,不能離開美國,更不能回到中國。加拿大兩年前的時候移民政策還相對寬松,偏遠地區讀個護理的College,類似中國的大專也可以留下來,現在你看,也在收緊了。澳洲的政策雖然一直以來都在波動變化,前段時間說要削減留學生名額,雖然最後法案沒通過,但我們必須看到,為什麼會有這個法案,其中一個本質是大量留學生擠占了本地租房市場,導致租房價格節節攀升,現在悉尼一個星期的公寓差不多700-800澳幣,市中心可能要1000以上,布裡斯班的價格也要在600澳幣一周,確實上漲幅度不小。這對本地人生活其實影響很大,本地居民意見也很大,所以政策上來看,肯定會保守。一邊大家罵澳洲水,一邊又指責澳洲政府縮減留學生配額,說有錢不賺,其實核心還是在本地居民,在那些有選票的居民手裡。至於為什麼法案沒通過,我們今天先不繼續講了,我們透過這一個事情,就可以窺探到一個整體的形勢。


醫學留學本身周期長、成本高,而且涉及到專業資格認證、實習、就業等諸多環節。如果目標國家收緊政策,可能會導致學位數量減少,簽證難度增加等問題。再加上全球各種的不確定性,這些風險都會對留學生造成實實在在的影響。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中產階級家庭可能無法像過去那樣輕松承擔孩子的海外留學費用,特別是像醫學專業。

23年的時候我們整個團隊一年要處理300個申請,今年明顯少了,到目前只有200個左右。而且在過去一年裡,我大概接到了不下五個學生或學生家長跟我打電話,說家裡破產,或者投資失敗,或者因為其他什麼意外原本留學的資金沒有了,問我有沒有其他出路。所以中產家庭,換句話說,是最容易受傷且受傷最嚴重的群體。包括大家越來越關心就業的問題,我之前也說了,目前就業形勢都不太好,所以應屆生找工作不能太眼高手低,已經在工作的盡可能安於現狀。在這樣子的背景下,任何的規劃,對於中產家庭來,必須要務實,要量力而行,理性評估。這個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不能抱著過去的思維,認為只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就會有美好的未來,這裡面變量有很多,除了留學的總成本,包括學費,生活費,還得考慮匯率波動。前段時間股市突然上行,大家都覺得經濟的春天要來了。猛沖這一下跟經濟好有關系嗎?恰恰出現的情況是經濟差才來了這麼一下,而不是經濟好。不要被表面的經濟現象所迷惑,實際的壓力是存在的。


我覺得在中學階段就應該開始進行職業探索和職業規劃,加強風險意識。遇到很多學生,本科都是誤打誤撞被中介誘導讀了什麼運動科學,運動健康,但是畢業之後發現沒有執業資格,,就業也很困難,想繼續讀碩士,比如讀物理治療,發現分數遠遠不夠。如果孩子一開始就想讀物理治療,是不是高中階段我們就可以規劃讀物理治療的本科?是不是能少走很多彎路?最重要的是,時間就是金錢!如果目標是留在海外,說實話,澳洲的物理治療本科,足夠了。不要盲目跟風,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壓力。


我有一個牛津大學本科的學生,大家應該都知道牛津大學本科,能讀的肯定不是一般的學生,但就是大家認為天之驕子的牛津大學本科的學生,找到我們的時候,他說,他已經在世界上最好的學校念過書了,也不過如此,他並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他只想到澳洲讀個能夠留在澳洲工作的專業,然後在澳洲生活。不得不承認這個小伙伴確實是,對自己,對環境,剖析的很到位,很透徹,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知道該怎麼做……

經濟壓力下,中產階級的留學能力確實受到影響。這不是一件壞事,而是提醒我們需要調整思維,務實規劃。如果你還用過去的思維去理解世界,你就無法看清現在的局面。必須根據當前經濟形勢重新評估,留學不是投資留學就是消費,所謂的投資回報多是無法被量化的,之前的文章我也定義了這個問題。

時代在變化,大家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也要與時俱進。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具備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個人很看好跨學科的專業,就像我我自己為什麼會選擇衛生經濟學一樣,其實我自己做康復也沒什麼不好的,但是我想往上走,我要突破瓶頸,我得選擇一個能出圈的道路。但是也不是說只有衛生經濟學能出圈,每個人情況不同,要結合自己的長處來。比如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疊加人工智能。美國現在有不少之前學計算機的,現在在轉行做大健康數據,數字醫療等領域,這個風向我們要知道。所以如果你是計算機或者你是醫學背景,你往對方領域跨,變成計算機+醫學或者醫學+計算機,前景是廣闊的。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